航空维修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航空维修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

韦珺铃

AMECO西南航线中心四川省 成都市610000

摘要:对于航空运输业来说,为飞机飞行提供安全保障的维修工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维修管理要保证航空公司尽可能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既要满足航空飞机试航的要求,又要在保证维修效果和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维修成本。维修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维修计划、模式、安排、绩效评估、管理制度的实施等。这些环节就是维修管理的“全系统、全寿命”过程。

关键词:机务;维修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在航空企业中,机务维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航空飞行的安全性和维护的成本,所以,久而久之,航空企业安全飞行把机务维修管理工作看作是基础。不过应该清楚的意识到,现如今,我国传统的维修管理方式已不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因为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企业依旧采取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进行机务维修,并且维修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都很差,所以维修差错和安全事故仍有发生。

一、飞机生产维修管理系统分析及模型的建立

目前,民用航空机务维修工作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差、内部资源的浪费情况严重,生产维修的规模不断扩大、工作流程的规范不够严谨、岗位职责的分配不够明确,生产计划部门在调度和管理方面依然存在漏洞,相关情况汇报的效率不断变慢,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很难顺利的开展。对于上面出现的问题,民用航空机务维修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完成自身管理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应该与维修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实时反映生产维修流程,便于生产维修流程的控制、管理和预测,职责范围划分明确化,调节生产调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民航机务维修管理体系,完成信息数据的收集、归纳、整理和总结,从而打造一个更高效、优质和透明的民航飞机生产维修流程管理。

二、飞机生产维修管理系统实现关键技术分析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业的普遍化和大众化,使得计算机模式中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模式已经开始了从集中向分散方向的改变。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不仅能够帮助系统功能完成工作,还能很大程度的提高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信息管理系统的初衷是建立一个能够实时管理和监督机务维修过程的以互联网混合模式为依托的民航机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系统设计来说,由于数据库设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应用程序编写和数据访问的效率,所以数据贮存量成为了数据库设计工作中重点考虑的问题。高质量的数据库设计工作不仅要坚持概念单一化原则,避免表中出现重复字段,而且还要保证表中字段由原始数据和基本数据组成。此外,还要使用外部关键词保证关联表之间的联系。状态维修是飞机发生故障后的并不在原计划之内的维修方式,是指设备的精确度和性能下降到合格标准以下之后,对所发生的故障进行逐一对应的维修。状态维修方式不仅能够使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明显提升,还能够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长的问题。但是,如果设备突然出现故障,那么施工和生产将会遭受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维修工作,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重要设备、连续运转的设备和位置偏远的设备,一旦他们发生故障,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严重。一般情况下,在设备故障维修时,仅仅简单的维修了故障出现的地方,并没有对设备整体采取全方位的检查和测试,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设备故障发生的次数。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来,设备故障发生之后所采取的维修方式非常普遍,显然,事故后的维修方式属于被动的维修方式,只适用于那些简单的或故障影响比较小的设备。相比之下,由于状态维修方式能够对出现故障的设备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维修,不仅保证了设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良好的状态,还缩短了设备的停机时间,降低了设备维修的工作量,减轻机务维修压力,减少设备故障突发的状况,从而有效的降低机务维修成本,减少设备维修费用。状态维修比周期维修和事故后维修更有效、更合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维修方式。状态维修方式是那些利用率较高、故障的影响比较大、配件供给比较困难和精确度要求比较高的大型设备的最佳选择。

三、维修模型及决策

1.维修决策。对于机务维修工作的最佳维修策略和可靠性的预估,一共提出了40多个数学模型,主要包括预防性(PM)、预测性(PMT)、综合性(CM)和视情维修(CBM)等。此中,PM是指按照特定的时间间隔开展的一些维修任务;PMT是指以系统状态为凭借决定系统是否维修;CM是指由于将生产、维修过程分别独立进行决策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把两者综合起来考虑,用于防范故障、提高维修质量和生产能力;CBM是指根据设备性能及状态确定是否进行维修,分析部件内部性能与外部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外部特征不能全方位反映部件内部的真实性能,还有部件性能自身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因此决策具有不确定性。

2.维修模型。维修模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对技术大体的描述,例如功能、重要性等;②劣化模型和可能产生的后果;③对可利用信息的描述;④目标函数和优化技术,保证系统的最优化。维修模型一共分为两种,定性和定量模型。定性模型包括TPM及RCM等技术;定量模型包括确定性和随机性模型,例如Bayesian模型。

3.维修安排。安排是指一定时间内将要完成维修工作所必需的六大元素结合起来,指维修人员、材料、工具、所需信息、许可、可用的维护单元。采用基于半连续性的概率法对CBM进行安排,按照维修安排函数及gamma过程劣化模型,确定维修检查所需要的时间。

4.维修性能的评估。如今,维修性能报告中的维修性能主要决定于使用人员的意见,意思就是,会计师主要考虑维修的成本方面,对于管理人员更看重预算性能,工程师则更加看重技术及设备的性能。维修管理人员常常拥有很多信息但却不容易得到管理所需要的性能信息。

四、机务维修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1.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对机务维修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单纯的确保维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然不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怎样在保证维修可靠性的同时,仍能对机务维修做出迅速、敏捷的反应是有关人员要面对的重大课题。面对急需解决的问题,机务维修不得不朝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方向发展。机务维修管理系统,便是这种方式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机务人员使用这个系统可以对飞机装备、维修方案、维修计划、维修预测、故障和换件管理等每一项工作进行跟踪、管理,达到对飞机使用和维护工作的整体控制和对机务维护流程的标准化、系统化管理。

2.集成化、网络化发展。对于国内外继续维修管理技术来说,为了顺应信息化发展,不管是装备的设计、使用,还是维修数据的规范化记录和交换,都奔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外已经形成了将机务维修控制管理、质量管理、工具管理、设备管理和航材管理等不同种类的信息进行集成的公司,做到了机务维修管理信息的网络共享,促使航空公司在多机种、跨地区工作过程中,依然能够保障机务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航空飞行的安全性,达到了不断提高航空公司管理水平。

总之,一切设备的维修方法都有本身的长处和短处,自身的适用性也各有不同,不可盲目的采取某一种维修方法。应该结合设备在生产实践中的特点和受影响的程度,运用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维修方法,提前主动做好设备有关的检修工作,从而提升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把设备因停机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的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海英,机务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21.

[2]刘桂英,浅谈航空维修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