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治未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调理脾胃治未病

    ,周月 ,周禄欢 ,文章

彭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 四川 彭州611930

【摘要】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预防为主,预防为先的医疗理念已深入人心。本文从调理脾胃入手谈治未病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以期民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鉴于疾病谱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开展预防工作,对于医者而言,不仅是恪尽职守,也是社会责任的担当。相信随着预防知识的不断讨论与普及,民众的患病率会逐渐下降,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加健康阳光的国民群体。

【关键词】调理脾胃治未病

中医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仅建立起辩证论治的临床医疗理论,而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预防医学思想和确有实效的防治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1}《灵枢·逆顺》也提出:上工治未病。{1}《难经七十七难》亦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2}此后,治未病的思想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完善,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病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未病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二是未病为病而发或病而未显,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治未病就是防微杜渐。三是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变,治未病就是已病防变。

中医讲治未病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未病先防。尚使机体阴阳时时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人体就无病、就安康。这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也不会不走向衰亡,但延年益寿并非梦想,关键在于养生有道。养生保健的原则就是顺应自然,保持身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基本方法是饮食调养,舒畅情志,动静相宜,四时调摄。其中饮食调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脾胃功能健全,饮食物充分消化吸收,则气血化生充沛,新陈代谢正常,人即可健康无病,颐养天年。故调理脾胃,使脾胃功能健全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保障。

针对疾病传变的普遍规律,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强调预见性,即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这是中医治未病范畴中的重要部分。病而未发或未显之时,调理脾胃,鼓舞正气,斡旋燮理,化微羌于无形,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方法。

《素问·灵兰秘典论》以取类比象的方法将人体脏腑封为十二官,其中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无味尘焉并明确指出: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咱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1}《素问·灵兰秘典论》说的十二官,其实只有十一官,因为脾胃是合起来说的,在《素问?刺法论》才真正谈到十二官,把脾胃分开来讲,官位也更加明确了。《素问·刺法论》说: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1}谏议为古代官名,后称谏议大夫,是专门参政议政的高官。他的职责是对天下的人和事详细辨别好或坏,禀奏君王,使君王对所有情况了如指掌,从而做出英明的决断。具体到人身,就是详察机体阴阳、气血、津液、脏腑机能等情况,禀告于心,使主明下安。人体免疫系统有三大功能:其一是免疫防御功能;其二是免疫稳定功能;其三是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与脾的谏议之官的功能非常相似,就是密切监视体内阴阳平衡的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就告之君主,君主就通告十二官,通过各种途径,启动各项功能来整体协调,使机体阴阳重新达到平衡。疾病的变化犹如多米诺骨牌;疾病初期是前几张牌,中后期则是后续骨牌。当疾病初起尚未引起机体严重的功能损伤时,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即扶起刚倒的最初几张牌,可以止住后续牌的连续倒伏而治病就免;一旦一长串骨牌倒下,即使最初的几张牌被扶起,但对整个疾病的控制已毫无把握。故调理脾胃,使脾胃功能健全,在治未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已病而未传变之时,调理脾胃,培补正气,驱邪外出,使病向愈,是治未病的又一重要内容。《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3}再拿多米诺骨牌为例:疾病初起。前面的几张牌已倒下,在扶起刚倒的最初的几张牌的同时,加强骨牌队列中段的抗到能力,将其牢固的钉立在牌桌上,以防后续骨牌的连续倒伏。调理脾胃功能就如同加强骨牌队列中段的抗倒能力。脾胃属土居中,与其它脏腑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累及脾胃;同时,各脏腑的疾病,也可通过调理脾胃来协调解决。元气是支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在人体生存及健康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脾胃对元气的充实起着决定作用。脾胃运化水谷,交通上下,灌溉四旁,元气因而充实,诸脏因而安康。叶桂《临床指南医案卷虚劳》说: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故治脾治中能治其本,培补元气,驱邪外出,使病向愈。

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发展变化)着,升降沉浮是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体亦有与自然界相类似的升降沉浮运动。人体气机的升降沉浮是以脾胃为枢纽的:脾主升,引导着肝气升发,肺气宣发,肾水上升;胃主降,引导着心火下降、肺气肃降、肾气下纳。这些方面向相反的矛盾性运动,相因相制,将人体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脾胃和升降沉浮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方面与功能方面。物质方面是将饮食水谷消化吸收,精微物质上升,通过心肺肝肾的作用而输布全身,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糟粕部分下降,通过肠道、膀胱排出体外。功能方面以脾胃的营养物质为基础,通过气化作用实现其枢纽运转的斡旋功能,使全身气血周流通畅,并在肺肾的协同下,维持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脾胃健运,则阳生阴长平衡,升降沉浮有序,机体健康无病;脾胃功能失调,则阳消阴藏失衡,升降沉浮紊乱,就会出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干,周身气机紊乱的种种病变。人体的生病,归根到底是阴阳失调,气机紊乱。而脾胃为气血阴阳的根蒂,治病必求于本。因此,临床治疗必须善于调理脾胃,尤其是疑难久病更应调理脾胃,方可出奇制胜,稳稳图功;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注意养护脾胃,才能更好的保持机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药大学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黄帝内经素问译释》

{2}元·滑寿著《难经本义》人民卫生出版社

{3}清·叶桂《临床指南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