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如何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如何选择?

黎德洪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641000

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症,是指血管内血压持续增高的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正常情况下,血压一般在110~130/60~85mmHg之间波动,在疾病、紧张、运动等条件下有所变化,但血压升高过多过久,长期未受到控制,就会形成高血压,临床常常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减轻体重、饮食调节、增加体育锻炼等多种方法,同时避免吸烟、减少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已患高血压的患者来说,每天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监控血压工具(如血压计、血压计算器等),保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控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加速血管老化和损伤,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塞等)和肾脏疾病等,因此高血压患者对于麻醉的要求便比较高,控制好麻醉的方式以及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麻醉。

1高血压病人对手术麻醉有何影响

风险增加:高血压病人在手术麻醉中,可能会增加高血压危机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此,麻醉医生必须充分评估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技术和药物,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手术期间的安全性。

麻醉药物代谢可能受到影响:高血压患者往往伴随着其他疾病或药物治疗,可能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清除,这增加了选择合适麻醉药物以及精细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的难度。

手术后诱发的高血压危机:高血压患者在手术后容易出现高血压危机等并发症或恶化原本的病情,需要及时监测血压并积极处理。

因此,作为高血压患者在手术时需要与麻醉医生进行充分沟通,提供详尽的病史和药物记录,积极配合医生控制血压,以确保安全性和麻醉效果,麻醉过程应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术后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和危机。

2麻醉方式的选择

高血压病人在接受麻醉时,应该选择对血压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从而降低麻醉风险,对于一期高血压患者麻醉的选择可与正常人无较大差别,而对于二期、三期的高血压患者通常建议采用以下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能够直接作用于手术区域,不需要大剂量麻醉药,适用于一些较小的手术和操作,如皮肤切除、骨折复位等,对于轻度或中高度血压患者,通常是安全的,一般不会对血压产生显著影响,但对于重度高血压、存在高血压并发症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局部麻醉前需要先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严格控制血压,如果局部麻醉具有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或出现其他风险,医生可能会建议选择其他麻醉方式。

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能够阻断特定的神经传导,从而实现部位麻醉的效果,也不需要大剂量麻醉药,对血压影响较小,因此可以用于高血压患者,但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轻度或中度高血压的患者,神经阻滞麻醉通常是安全的,不会对血压产生太大的影响,对于重度高血压或存在高血压并发症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状况和风险,并在监测血压的情况下进行麻醉,在术中,医生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及时处理血压波动,如果神经阻滞麻醉不适合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选择其他麻醉方式。

静脉麻醉:静脉麻醉同上两者一样相对较安全,对血压影响相对较小,但需要注意剂量控制和呼吸抑制的风险,但对于重度高血压或存在高血压并发症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医生仍然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状况和风险,并在监测血压的情况下进行麻醉。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血压影响较大,如果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且麻醉医师合理使用麻醉药物控制血压,也可以采用,但需要特别注意麻醉剂的选择和用量控制,以避免对高血压患者血压产生不良影响,在术前评估中应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高血压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在麻醉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发生严重的血压波动,值得注意的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能会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因此需要严密监控患者情况,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3麻醉药物的选择

一般来说,首先要确保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方可进行手术,在手术麻醉中,应选择对血压变化影响小的药物,并根据实时监测的血压值适时调整血压控制,以下是一些麻醉药物的选用建议:

丙泊酚: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能够提供闭合的全麻状态,它对血压的影响较小,是高血压患者的一种较好选择。

芬太尼:芬太尼是一种长效的静脉止痛药,能够提供充分的止痛效果,它的血压影响也较小,适用于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

氟烷:氟烷是一种通用麻醉药,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但它的血压影响较大,可能导致高血压危机,因此慎用。

此外,硝酸甘油等降压药也可以在麻醉药物中应用,用来控制患者的血压。

4术中麻醉的管理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麻醉前必不可少的步骤,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减少手术风险。在术前评估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严格控制,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这是最为安全的范围。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以便及时处理存在的高血压或其他心血管疾病。

麻醉药物的选择与控制:在选择麻醉药物时,医生应该优先选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异丙酚、芬太尼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避免出现严重的血压波动。但是,医生也需要合理控制麻醉剂的剂量,以免过度使用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术中监测:在麻醉过程中,患者的血压会有比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全身麻醉或器官插管容易引起高血压反应,因此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血压控制:如出现血压升高,可给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一般情况下,选择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较为安全。

5麻醉术后的恢复管理

术后的恢复监护: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术后的恢复监护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如有必要可给予降压药物以维持血压在稳定的范围内。其次,也应密切监控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发现任何异常都需要及时处理。此外,对于有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需要特别关注可能出现的心肌缺血和脑缺氧等症状。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疼痛的管理:术后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困扰,对于高血压患者更是如此,因为疼痛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因此,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这部分患者尤为重要。通常会选择多模式疼痛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物,而非药物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以及与其他药物(如降压药)的相互作用。总的来说,术后疼痛的管理需要个体化,因人而异,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药物管理:术后恢复期,高血压病人可能需要继续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和其他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术后恢复期,高血压病人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合理的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精神压力过大等。这些都有助于控制血压,促进健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哪种麻醉方式,医务人员都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对于有高危因素(如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的高血压患者,应该在术前进行评估,采用的麻醉方案需要经过麻醉医师的专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