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卿文华

绵阳市人民医院

摘要:糖尿病足是指由于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分泌或利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或/和末梢神经病变,继而出现足部皮肤和软组织破坏、溃疡、坏疽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导致患者截肢的风险,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糖尿病足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逐渐增高,因此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

1.引言

糖尿病足是指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伴随胰岛分泌或利用缺陷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患者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或/和末梢神经病变,进而出现足部感觉特别是疼觉减弱或丧失,出血手足麻木,冷热感觉迟钝及对外力损伤不敏感,皮肤易受外伤导致足部的溃疡、坏疽等,严重时可导致截肢。其发生不仅是由于糖尿病的高发病率以及高致残率所导致,而且也是因为患者自身对于疾病认识不足,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并且存在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3亿人以上。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足的分类:1.血管型,2.神经型,3.血管神经型。一般表现:早期仅出现足部皮肤瘙痒、干燥、无汗、 色素沉着,因神经系统病变而发生肢端感觉异常、感觉迟钝、麻木等,行走时有脚踩棉花感,有时也可出现间歇跛行、静息痛甚至刺痛肢端肌肉因营养不良出现萎缩及关节变形,常见弓形足、杵状趾、夏科式关节等;动脉粥样硬化可致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端皮肤干裂、皲裂并失去弹性。一旦合并感染则局部形成红肿、水疱、血泡,较重者出现糜烂、溃疡,也可见广泛蜂窝织炎波及全足;严重者则发生病变局部坏疽,其多为干性坏疽,但有时也见湿性坏疽,全足坏疽甚至可蔓延至小腿;足部皮肤、支下组织、肌肉肌腱、骨膜均可发生坏疽甚至坏死。

2.糖尿病足的预防

糖尿病足有难治可防特点,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了解足溃疡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指导患者自我护理,从而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一)指导病人自我护理

事实上病人的自我观察和自我护理是预防糖尿病足的最关键措施,特别是那些已经发生了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或血管病变以及曾经有过糖尿病足部溃疡病史的患者,更应该注意对足部的观察与护理。

1.每天观察足部有无细小外伤、破损或者是感染迹象,做好足部的保护包括选用合适的鞋、袜及皮肤清洁护理。

2.听从医生、护士及营养师的指导,按规定用药及饮食治疗,定时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水平。

(二)让病人充分了解溃疡发生的原因

1. 穿鞋过紧造成足趾挤压伤。2.热水洗脚、泡脚时间超过5分钟或用力过大、水温过高而致伤。3.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电饭堡等致烫伤。4.足癣破溃或感染。5.鸡眼处理不当损伤。6. 修脚、剪指甲造成外伤7.小外伤未及时发现或未正规处理面8. 皮肤营养不良起水疱。9.足部干裂未使用润肤露皮肤护理而造成皮肤小裂伤。10.神经病变造成足部畸形所致摩擦破损,局部胼胝形成而局部受压引起。11.吸烟引起血液的含氧量降低12.已有溃疡及截肢史者造成健侧足部受压或摩擦。

(三)选择合适鞋袜

1.买鞋的注意事项:(1)购买鞋的时间最好是下午至傍晚(2)若双脚大小不一样,买鞋时以较大的一只为准。(3)买鞋时要测量足的准确尺码,以免购买的鞋过大或过小。(4)选择鞋面的质地要柔软并且透气性能要好,形状要圆头、厚软底、鞋口是系带或尼龙拉扣。禁忌尖头及高跟鞋。(5)要穿密闭鞋头,不穿凉鞋、拖鞋外出行走。

2.穿鞋的注意事项:(1)首次穿新鞋的时间不宜过久。(2)穿新鞋后要仔细检查双足是否起水疱、破损甚至红肿,如有,说明此鞋不合适不宜再穿(3)每次穿鞋前要仔细检查鞋底有无钉子、碎玻璃等尖锐异物,并且还要把鞋内杂物清除。(4)鞋内面若开线或鞋垫有皱褶应及时弄好才能继续穿。(5)不能赤足穿鞋、走路。

3.穿袜子的注意事项:(1)穿棉质袜。(2)选择浅色的袜子,足部有破损能及时发现。(3)不要穿弹性过强的袜子,避免影响血液循环。(4)不要穿有破洞或反复修补后的袜子,避免足部的损伤。(5)每天要更换袜子,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爽。(6)冷天可穿厚棉袜或毛袜保温,切忌用热水袋、暖炉、电热毯取暖,以免足部烫伤糖尿病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营养,注意控制总热量,适当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避免进食过多碳水化合物及糖类;适当的运动锻炼,控制体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戒烟戒酒。

3.糖尿病足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使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足部检查: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进行足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有破损,应及早寻求专业人员的处理。

鞋的选择: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子,尽量不要穿过紧或不合脚的鞋子,以免影响脚部血液循环。

保持脚部清洁:糖尿病患者应每天用温水(35℃左右)泡脚20~30分钟,水温不宜超过40℃。洗脚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要注意趾缝间是否有水、是否有灰黑污垢等。不要用热水袋、电热毯等物品直接敷在足上,以免烫伤。

饮食:糖尿病患者应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血糖水平,饮食上应以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

运动: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出现疲劳或加重病情。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临床医务工作者通过综合运用健康教育、饮食管理、运动疗法、药物控制等方法,及时发现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积极纠正下肢血管神经病变,保持足部皮肤及周围组织清洁干燥,定期检查足部皮肤情况并及时治疗,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预防糖尿病足的方法有限,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护理人员缺乏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了解;在护理过程中不重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等。因此需要通过系统研究制定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陈霞.糖尿病足病的预防与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08):117-118.

[2]周巍.探析糖尿病足的预防和临床护理干预[J].双足与保健,2018,27(23):32-33.

[3]曾令碧,杨灵红,梁利琼.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干预对策[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01):27-28.

[4]王璐,王西英,朱晓萍等. 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的研究进展[C]//上海市护理学会.第三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第三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136.

通讯作者:卿文华 女 47岁,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 大专 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 伤口造口护理

电话:13890454135  邮箱2656701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