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浅谈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

柳琼

岳阳县第八中学

    摘要:师生关系是由学校关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学质量   平等  融洽   和谐

2007年6月6日湖北省安陆市一中高二年级班主任王小平在学校宿舍里被班上学生残忍杀害,王老师被害前一天,曾在课堂上因为违纪的问题与该生发生冲突。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一学生在课堂上拿到刺向郝旭东老师。近些年来这样的惨剧时有发生,这无疑给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古有程门立雪之典范,今有杀师泄愤之举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日渐恶化呢?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天地君亲师”、“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这些思想在某些老师头脑中根深蒂固,时刻影响着现代的师生关系。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有些老师还不能很好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认为只有威严才能制服学生。许多老师往往采取谩骂、羞辱、体罚等行为来解决师生间的矛盾。殊不知,这样的方式不但解决不了存在的问题,反而会使师生关系更紧张,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强烈。当敏感的弦触到脆弱的神经,随时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老师有时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对待能考高分的同学,教师经常给予肯定和嘉奖,在行为言语上也会有意无意地表露出偏爱。对待低分学生,老师有时会挖苦讽刺、不闻不问甚至辱骂体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愿意亲近老师,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才能信任老师,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思想敏感,内心脆弱,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对外界事物往往凭主观去判断,学习态度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良好的心情是搞好学习的前提。而与老师的关系是他们所面对的最微妙的一种关系,处理的好能极大的调动学习的热情,反之亦然。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爱上一门学科的事屡见不鲜,也有因与老师发生一次冲突而从此放弃这门课程的也大有人在。我国有关调查也表明:许多学生在大学学的专业大多是中学阶段很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学科兴趣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一致的状态,构成“正反馈”的趋向。

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呢?首先要民主平等。调查显示,在我们的周围有太多的老师专制高压,要求学生言听计从,若有违背意愿就会采取处罚措施,这样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学生消极接受,有些固执抵抗,还有些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学生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权威,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学得小心谨慎,根本无法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也是低下的。其次需要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正处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是敏感而脆弱的,他们很善于察言观色,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如果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待优生高看一等,潜能生的学习热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老师的忽视和冷淡会加深他们的自卑感,会令他们逐渐疏远老师,消极应对学习过程,从而降低教学质量。

怎样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呢?首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民主和谐的氛围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力形成有人情味的教学氛围。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有人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上教师和善的面容,亲切的微笑带给学生舒适感,让学生身心放松,学习投入。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多用鼓励性、欣赏性、肯定性的话语,当学生的思路没有打开时,你可以面带微笑提示他:“你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相信你可以......”,学生在老师的提点下,也许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其二,课余时要多沟通,多交流。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思想是敏感的,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但是他们又不太敢于与人交流,这就需要老师随时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主动与他们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和心理需求。当你用心与他们对话时,你会发现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的坏学生,他们都渴望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也许你一句肯定的话语就能改变他们的一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灵魂是需要付出真爱的,只有用真诚博爱的心才能抓住一颗年轻敏感的心,才能把你的知识和思想输入到另一个心灵深处。号称“中国基础教育活化石”的教育家吕型伟曾说:“如果孩子能对你讲悄悄话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假如某个孩子课堂上走神了,你不要当众批评他,下课后找他谈谈心,问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当他愿意跟你敞开心扉时,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就此建立了。在他最苦恼的时候,你的关心和帮助就如一团火焰点燃了他的希望。“亲其师信其道”这个孩子会因此而爱上你所传授的知识,教学质量就在这样的一个个契机中上了一个台阶。其三、建立正确的学生观。据调查,很多学生都认为老师不了解他们,这反映出师生价值取向的差异,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青少年心理,正确的学生观应当是把学生当成朋友来以诚相待,而不是把他们看作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或以盛气凌人的态度把自己对于需要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的方法强加给他们。在工作中,多留意、多观察、多了解。随时留意学生在学习过程、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课余多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有时间还要多走访学生的家庭,掌握孩子的家庭状况和在家的表现。其四,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我们对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教师平时要不断学习,不能放松在专业上的提升,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和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完成健康成长的历程。

主要参考文献: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朱慕菊著:《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方元山著:《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

卡尔﹒罗斯杰:《自由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