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消毒质量对降低胃肠镜院内感染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内镜消毒质量对降低胃肠镜院内感染影响评价

吴燕

常州市天宁区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为达到降低胃肠镜院内感染率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加强内镜消毒质量管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68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行胃肠镜检查,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34例患者,前者行常规胃肠镜检查,后者实施内镜消毒质量管理,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院内感染率明显较低(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消毒槽、无菌水、消毒液、辅助器械、内镜室胃肠镜等样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消毒管理各维度评分相对较优(P<0.05)。结论:通过加强内镜消毒质量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样本合格率与消毒管理质量水平,对胃肠镜院内感染率的降低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内镜消毒质量;胃肠镜;院内感染

引言:相比其他科室,因胃肠镜式诊治方式的特殊性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对此还需不断强化胃肠镜内镜消毒质量的整体控制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且保质完成,从根本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本文主要探讨了加强内镜消毒质量对降低胃肠镜院内感染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院内收治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1年8月~2022年7月区间,为方便对比,2021年8月~2022年1月为实施前对照组,2022年2月~7月为实施后观察组,两组人数较为均等,采取摇号方式抽取。所有患者年龄均在28~52岁区间。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20、14例(41.75±6.82)岁与18、16例(42.03±5.91)岁。所纳入的对象均符合胃肠镜检查指征,对此次实验知情并表示同意配合;排除交流不畅、认知障碍、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胃肠镜检查干预,辅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将相关结果反馈给医生,与此同时做好胃肠镜检查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配合医生完成胃肠镜检查。

观察组实施加强内镜消毒质量管理手段,确保能够在提高胃肠镜检查质量及效率的同时减少院内感染情况发生,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成立专项小组,因内镜消毒质量管理工作本就有着繁重性特点,对此还需提前组建管理小组,纳入消化内镜洗消人员、技术人员以及胃肠疾病科主任,由内镜科管理人员担任组长,负责各项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同时组织小组内成员开展会议,结合以往经验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此来起到有效规避与预防作用,最大程度的规避与预防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1]。②意识干预,意识作为行为的主控力,而根据以往经验来看,只有切实增强操作人员个人防范意识,才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认知,规范其操作行为,使其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展开各项操作,降低违规操作问题的发生,同时通过互相监督可确保各消毒制度有效落实[2]。③内镜室监控人员干预,对于内镜室监控人员,为确保其能够做好院内感染管理各项检查工作的监测工作,还应当定期对其展开培训,并以胃肠镜室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为基础进行针对性指导。当然不仅要做好各项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还需注重物品表明、空气、医护人员手部的细菌学监测,并选择合适的消毒制剂,而后对已经完成消毒的胃肠镜展开监测,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不足。在此期间需监督操作人员在进行胃肠镜清洗时各步骤的落实情况、清洗与消毒时间[3]。④胃肠镜与相关附件的消毒及清洗方法,在对患者行胃肠镜检查后还需将整个镜身放入清洗槽展开冲刷,并利用注射器对各管道进行冲洗,清除各其表面的污物后冲洗处理,而后通过浸泡的方式来保证消毒效果,最后再利用清水反复多次冲洗,以此来消除化学物质,保证其洁净性;利用多酶液浸泡过的纱布对胃肠镜表面污物进行擦拭清洗,随后为确保血液、黏液、碎屑均能够有效清除,可以采取送水送气的方式,最后防止清洗棺中,使用流动水清洗;活检孔与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使用毛刷,刷洗次数建议不少于三次,并结胃镜腔直径情况选择合适尺寸的毛刷,切实保证清洗效果。同时管道清洗时需应用高压枪,并做好全管道灌流器与注射器的连接工作;对也活检钳、取异物钳、圈套器等物件还需在应用前进行灭菌消毒,应用完毕后还需清洗与消毒,消毒浸泡液建议使用戊二醛溶液,再次刷洗后涂抹甘油保养;咬口器也需冲洗吸毒,并放置消毒盘。最后对于所应用的桌面、地面均系进行擦洗与紫外线消毒[4]

1.3 观察指标

①详细记录两组院内感染情况,并计算实际占比。②对两组样本进行检查,包括消毒槽、无菌水、消毒液、辅助器械以及内镜室胃肠镜等方面,计算合格率后进行组间比较。③利用科室自制量表对两组消毒管理质量水平进行评价,涵盖规章制度完善、消毒人员培训、防护用具使用、专人消毒、消毒与诊疗划分等维度,均为满分制,得分高低与消毒管理治疗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在此次研究实验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时可采取SPSS21.0,计量资料等各项指标可用(x±s)表示,计数资料可用[n,(%)]表示,将t及X2作为检验所用。数据之间具有较大差异且有着统计学意义,可利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通过所记录的数量来看,观察组仅发生1例院内感染情况,占比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例(14.71%),组间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格1所示。

1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n/%),x±s)

组别

n

发生感染例数

占比(%)

对照组

34

5

14.71

观察组

34

1

2.94

X2

11.759

P值

<0.05

2.2整体来看,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各样本检测合格率明显较高,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2。

2两组样本检测合格率对比n/%),x±s)

组别

n

无菌水

消毒槽

消毒液

辅助器械

内镜室胃肠镜

对照组

34

28(82.35)

26(76.47)

24(70.59)

29(85.29)

27(79.41)

观察组

34

34(100.00)

33(97.06)

32(94.12)

34(100.00)

34(100.00 )

X2

7.213

11.019

9.335

12.012

14.59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在将两组消毒管理质量评分进行整合后可见,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较优,将其对比后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两组消毒管理质量评分比较n/%),x±s)

组别

n

完善规章制度

消毒人员培训

防护用具使用

专人消毒

消毒与诊疗划分

对照组

34

83.49±4.06

81.77±3.59

85.62±4.01

86.75±3.52

84.66±4.31

观察组

34

90.78±3.95

88.64±3.25

92.35±3.88

94.26±4.15

95.07±3.22

t

10.275

6.117

13.959

8.275

11.03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胃肠镜的作用是治疗和发现消化道疾病,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检查手段,诊断价值高,对于胃肠以及结直肠疾病意义较大,必要时可以取材送病理明确性质等,但因作为一项外侵性操作,若未能做好有效质量控制工作,极易引发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发生,不仅可能会导致各风险事件发生,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影响医院社会声誉,对此还需加强内镜消毒管理,根据以往内镜所导致的感染情况,制定改进对策,从而实现不断优化,从根本上降低院内感染率,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加强内镜消毒质量管理可以有效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提高样本合格率以及消毒质量管理水平。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瑰容.内镜消毒质量对降低胃肠镜院内感染影响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06):50-53.

[2]徐荣,邢娜娜,孟倩倩.基于8S管理理念的链式管理模式在内镜中心清洗消毒质控管理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11):166-169.

[3]徐影.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对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和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21):2630-2632.

[4]范艳,郝素芳.清洗消毒流程改良结合细节化管理对软式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9):3169-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