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杨阳

雅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四川雅安  625000

[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5月-2023年4月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冠心病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冠心病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冠心病心功能;护理满意度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病程长,需要长期治疗。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对冠心病相关健康知识了解不够,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这是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1]。为改变这种情况,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2]。鉴于此,我院对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详细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2年5月-2023年4月期间,选取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46-79岁,平均(63.43±2.37)岁;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5-80岁,平均(63.42±2.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行为认知干预,如下:(1)多样化健康宣教。首先对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冠心病相关健康知识,包括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常见的治疗药物、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了解程度,同时还可以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或播放视频,让患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冠心病具体情况。(2)加强心理护理。首先向患者讲解不良心理情绪对疾病转归产生的不利影响,教授患者情绪调节方法,促使患者保持情绪平稳,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接受治疗和护理,同时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多向患者讲述治疗较好的案例,提高患者康复信念,并嘱咐家属多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另外,还需要鼓励患者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娱乐活动,从而实现身心放松的目的。(3)运动指导和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每次半小时,每周训练三到五次,具体训练强度以患者身体可以耐受为宜,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用药方面严格要求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服药前护理人员采用三查八对方法进行检查,预防误服药物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4)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坚持清淡饮食原则,多摄入优质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预防便秘。(5)出院指导。出院前,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构建联系方式,建立微信群、QQ群等,通过这些途径向患者推送冠心病健康知识,并随时解答患者的疑惑,指导患者加强自我护理,改善预后。

1.3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 

(1)应用本院制定的冠心病知识及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越高知晓度、满意度越高。

(2)心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以(±s) 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冠心病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冠心病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冠心病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x±s)

组别

例数

冠心病知识知晓度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观察组

t

P

46

46

76.49±5.34

92.53±5.41

8.624

<0.05

77.81±6.49

93.47±5.62

8.631

<0.05

2.2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s)

组别

n

LVEDD(mm)

LVESD(mm)

LVEF(%)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6

66.25±6.76

57.02±5.60

49.75±4.43

41.46±3.86

40.83±3.21

47.52±4.49

研究组

46

66.31±6.48

48.15±5.45

49.54±4.55

33.49±3.67

40.14±3.48

55.03±4.31

t

-

0.463

8.549

0.452

8.561

0.438

8.541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其发病因素比较复杂,除了与遗传因素相关,还与患者不良情绪、不合理的膳食以及不规律的作息等因素存在密切的关系

[3]。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要想提高治疗效果,还需要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促使患者真正认识到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先进的护理干预模式,通过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让患者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冠心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心功能[4]

研究发现,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冠心病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高,心功能各指标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与杨海鸿,王静等学者[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可以将其作为临床护理的优良方案。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冠心病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晨萍.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 保健文汇,2022,23(21):31-33.

[2] 屈晶晶.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持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5):325-326.

[3] 续囡囡.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对不良情绪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402.

[4] 韦静梅.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的价值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9):183.

[5] 杨海鸿,王静,陈慧玲,等. 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2):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