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审思与路径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审思与路径抉择

郏潇珂1吕师文2

1身份证号:412825199710089100  2身份证号:412826199711202845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思政“金课”建设受到广泛关注,对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审思与路径抉择,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校思政;金课;对策;抉择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思政“金课”建设作为一种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审思与路径抉择进行研究,探索如何优化和改进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概念解析,对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概念、特点和目标进行界定。其次,通过案例分析和调研方法,深入研究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优化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路径和对策。

一、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概念与特点

1.高校思政“金课”的概念

高校思政“金课”是指在高校思政课程中,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

2.高校思政“金课”的特点

2.1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高校思政“金课”注重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2教学方法多样化。高校思政“金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校思政“金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辨能力、人文关怀、领导力等,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2.4与时代需求相契合。高校思政“金课”紧密结合时代需求,关注当前社会问题和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议题。

二、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审思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审思

1.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思政金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金课可以通过深入的思辨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思考社会伦理问题、道德困境以及价值冲突,并通过理性辩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伦理意识。思政金课的价值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组织,思政金课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现实挑战和社会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和困境,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培养他们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思政金课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公益活动的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政金课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和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课程设计、科研项目、社会创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金课的创新性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和方法、提供实践平台等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政金课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使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和挑战时更具应对能力,能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创造性的思路。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思政金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批判性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学生在思政金课中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理论,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他们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评估证据、辨别真伪,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不盲从、不偏见,能够理性思考问题、分析信息,培养出对复杂问题的全面理解和思考能力。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具有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价值。通过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思政金课,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和机会。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思政金课的建设,并注重不断改进和优化,以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和效果。

三、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路径抉择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需要具备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些教师应该不仅具备学科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政教育理论素养。他们应该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深厚的人文素养,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交流与分享经验,引进优秀的思政教师和专家进行指导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时代需求和学生兴趣,引入前沿的思想和理论,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育体验。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例如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包括信息检索与处理、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组织。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实验课程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高校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经验。

4.加强评价与反馈机制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应该全面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学生的书面作业、小组讨论报告、个人陈述、实践项目成果等多种形式。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既注重学生成绩的量化评价,又注重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定性评价。

5.加强校企合作与社会资源整合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需要加强与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合作与整合。高校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践项目、研究课题和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与实际工作场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丰富教学内容和资源。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结束语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在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审思与路径抉择的研究,我们可以优化和改进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此,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加强校企合作与社会资源整合,共同推动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俞健,张永利.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J].成才之路,2023(09):29-32.

[2]张帆.略论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守正创新的实践进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82-87.2023.02.007.

[3]赵珏.基于理论素养培育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23,37(01):116-119.2023.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