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围术期手术室急救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1

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围术期手术室急救护理措施

刘书华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医院   四川巴中  636000

异位妊娠是育龄期女性群体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育龄期女性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多见于输卵管)着床发育,典型表现为停经,腹痛及阴道流血。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干预,随着受精卵的发育,则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输卵管破裂等一系列问题,继而诱发大出血,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手术室临床护理过程中,许多异位妊娠患者都是急诊手术患者,众多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对异位妊娠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归纳总结,持续细化急救工作流程,确保异位妊娠手术患者手术治疗时的护理工作有序开展。具体围术期手术室急救护理措施如下:

(一)术前护理

1、对患者由当台巡回护士进行术前评估: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月经史,有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意识状态,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心理状态等),同时了解患者有无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是否有肢体运动障碍,皮肤情况,并根据《CORN术中获得性压力损伤评估表》对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风险进行评分,并判断其是否为高风险患者,若是则需进行预期压力性损伤的申报。对意识清楚的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支持,介绍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等健康知识宣教。与病房护理人员双人核对患者手术相关信息(手术部位标识等)内容,做好交接与记录。携病历将患者用平车推入手术室。

2、洗手护士根据医生发送的手术通知单信息,提前准备好手术间的环境(室温21~25℃,湿度30%~60%),各种术中所需的仪器、设备、物品以及处于功能状态的抢救车。

(二)术中护理

1、巡回护士定时巡视患者病情,可选择性使用加温毯、温盐水、覆盖非手术区等措施有效预防患者发生低体温。安置合适体位(平卧位或截石位)确保患者体位安全,保持两组或以上的静脉通路、各种导管通畅固定在位,安全使用电刀,确保患者皮肤完好。标本(异位妊娠组织)管理规范,术中安全输血、输液,准确记录出入量(特别是腹腔积血量和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输血量,尿量)及手术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开始前,手术切皮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的三次手术安全核查。

2、洗手护士在手术开始前,缝合体腔前、缝合体腔后,缝合皮肤前,缝合皮肤后与巡回护士一起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严防手术中异物遗留体腔。术中严格执行手术隔离技术,做好标准预防,确保患者和医护安全。关注手术进程,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及主刀医生习惯,精准传递手术器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患满意度。

)术后护理

1、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并记录。

2、巡回护士护送患者回麻醉复苏室、ICU或病房。

3、巡回护士与麻醉复苏室、ICU或病房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病情、药品、资料及物品的交接并准确记录。

4、术后2-3天巡回护士完成术后访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及分析。

综上所述,对于异位妊娠患者而言,及时实施手术治疗时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其合理实现异位妊娠组织及时清除,降低患者发生大出血的风险,这一点对于女性身心健康的保障至关重要。在急救期间,为了进一步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优化,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应积极做好护理工作经验的梳理与总结,从而进一步推动护理工作的持续细化与充分拓展。相信随着手术室护理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异位妊娠患者急救期间的术中护理服务水平一定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改善,提高患者救治时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