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中华文化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赵湘楠,王瑶,张雯清,潘佳奇,王露

大连工业大学

摘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前提。增强国家语言能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高校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校院层面应优化顶层设计,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编写、师资力量培养、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第二课堂实践等方面优化二者融合路径。高校教师应立足于教材载体,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科学有效地通过教学设计将二者有机融合。

关键词:中华文化;高校课堂教学;方法途径

引言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美育面向广大青年大学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起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广大高校美育教师要树立责任主体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从而,充分发挥高校美育的育人阵地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融入高校教育的现实价值

1.1为高校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供文化支撑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浸润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旨是道德教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说明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是我们矢志不渝追求的教育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让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那些人人称道的道德佳话,明白虽然这些人和事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这种崇高的道德情操始终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由此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价值共鸣并自觉践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中所包含的道德品质内化为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外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塑造道德人格。

1.2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思想基础

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群体自身的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其文化辨别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系统深刻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比较全面的文化认知。让高校大学生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升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从而让高校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让高校大学生在世界文化和思潮交汇的前沿,感知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防止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推动高校大学生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路径

2.1校院层面的顶层设计

(1)校院层面应根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意见》中的指示精神,明确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教学之中,根据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改教学大纲,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考核评价制度。

(2)合理选择或编写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或讲义。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媒介,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学校可以选取既有西方语言文化和文学作品,也有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化的教材。可以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开展教材辅助资源建设,引导教师因时制宜挖掘思政元素,鼓励教师结合实践教学,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义》或《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融合案例集》等。

(3)加大教师培养培训。通过组建课程思政共同体、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课程思政教学研讨等途径,增强教师的思政能力、研究能力、职业道德修养。教研室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不断在教学技能提升和教学研讨等方面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讨论,为在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打造“互联网+传统文化+思政”模式

互联网技术突破了学校、课堂与求知、治学的传统边界,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接受力、学习力。面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形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构建“互联网+传统文化+思政”模式,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转化。一是打造精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线上平台,如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用以广泛传播、正确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慕课资源打开教学新方式,构思设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的线上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渠道和方式。二是将传统节日、节气、风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嵌入到大学生浏览度较高的互联网媒体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镜率。开发制作易于获取、生动有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子典籍图书馆、动画、游戏等,以更生动的形式对大学生形成吸引力。

结语

任何民族的发展壮大,都是以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为根基、为源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力量支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抓住、抓紧、抓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大学生的精神基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002).

[2]彭宇文.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若干要素分析[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2(00):21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