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高血压护理教学实践中循证护理的运用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7
/ 2

全科高血压护理教学实践中循证护理的运用效果探讨

黄丽,,通讯作者:吴燕燕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重庆市江津区,402260

[摘要]目的:探讨全科高血压护理教学实践中循证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本院全科医学科实习的护生140名作为研究对象。取接受高血压传统护理模式教学的70名护生(2020年1月-12月)设为对照组,取接受高血压循证护理模式教学的70名护生(2021年1月-12月)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护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结果:两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应用于全科高血压护理教学实践中,可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关键词]全科高血压护理教学循证护理护理教学

高血压作为全科医学科常见病,以血压居高不下为主要表现,患者可出现头晕、眩晕、心悸气短等为典型症状。若血压居高不下,可引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1]。研究发现,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高血压防治知识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近年来,在心内科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期间,循证护理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生疾病知识、护理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3]。本研究主要分析全科高血压护理教学实践中循证护理的运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本院全科医学科科实习的护生140名作为研究对象。取接受高血压传统护理模式教学的70名护生(2020年1月-12月)设为对照组,取接受高血压循证护理模式教学的70名护生(2021年1月-12月)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护生中,男性8例,女性62例;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16±0.19)岁。观察组护生护生中,男性8例,女性62例;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89±0.24)岁。两组护生以上资料统计学对比,P>0.05。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接受高血压传统护理模式教学,方法:带教老师根据基础护理学教材授课,传授临床经验、高血压护理操作技能,带教期间指导护生观察患者,了解此病患者临床特点,掌握护理重点。观察组接受高血压循证护理模式教学,方法:1)护理部及带教老师成立循证护理教学小组,邀请相关专家为护生讲授循证护理教学理论知识、文献检索方法。带教老师指导护生在学习高血压护理理论知识同时,选取典型病例实施带教,参考《护理学基础》中高血压相关护理知识,确定教学重点。2)护生参与查房,记录高血压患者提出的问题,分组展开讨论。护生自行查阅文献资料,根据问题在数据库中检索,找到循证依据,并进行分级评价,评估循证依据的可行性。带教老师参考选取典型病例分析,得出结论。3)带教老师根据护理教学要求及选取病例实际情况,制定带教计划,并在护理部参与下评估可行性。4)带教老师根据护理计划实施教学,由护士长评估教学效果,并监测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每项考核成绩满分均为100分,得分高,表示相应考核成绩越好。2)对比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评估工具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评分表,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比较满意(70-80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样本数据直方图,采用正态性检验,资料满足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卡方(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对比

两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对比(分,x±s)

组别

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

对照组(n=70)

89.21±2.34

80.14±2.36

观察组(n=70)

97.02±1.98

95.67±2.41

t

21.317

38.521

P

0.000

0.000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对比

两组护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7.14%、82.86%,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护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对比[例(%)]

组别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对照组(n=70)

51(72.86)

7(10.00)

12(17.14)

58(82.86)

观察组(n=70)

63(90.00)

5(7.14)

2(2.86)

68(97.14)

X2

6.304

P

0.043

3讨论

研究发现,高血压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在校学习实践情况关系密切[4]。在护理人员实习期间,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日后工作质量及个人综合能力意义重大。在高血压护理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采取理论知识填鸭式教学,护生缺乏对疾病本身的深刻认识,且多数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主观探索精神。且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为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细致划分,理论知识与实际护理操作关联性不强

[5]。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医学模式,是循证医学、循证保健的关键环节。将此模式应用于护理带教中,既可以通过循证环节找到相关依据,且充分结合带教老师的个人工作经验、患者病情特点开展教学,促使护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及具体护理操作技能。带教期间,护生经历循证过程,激发求知欲,开放思维,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明显提高,同时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积极寻找护理真相,致使综合素质提高,保障教学效果[6]。本研究结果,两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结果证实,将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应用于全科高血压护理教学实践中,可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黄专兴.高血压护理教学实践中循证护理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000(006):89.

[2]阮奶玲,游妹妹.高血压护理教学实践中循证护理的运用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009(024):68-69.

[3]董玉红.循证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健康必读,2021,000(010):202.

[4]方雪梅,赵玲.高血压护理教学中对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J].饮食保健,2021,000(037):143-144.

[5]鲍利红,张涛,刘圆,等.护理程序式教学对提高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000(20):64-67.

[6]贺一革,贺生,胡高俊,等.提高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027(0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