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7
/ 2

健康教育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陈婷婷

北大医疗淄博医院  山东省  255000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应用于对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科室接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的就诊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健康行为情况、血糖指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胰岛素指标以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血糖指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空腹C肽指标以及餐后2hC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结合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血糖指标、生活质量、胰岛素指标以及心理状态。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护理;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科接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以患者的就诊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表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为34~72岁,平均年龄为(52.40±3.22)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6∶14,年龄为37~76岁,平均年龄为(52.37±3.1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遵循医嘱予以患者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1.2.2观察组①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形式:采用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的形式,通过制作小视频以及PPT,采用音视频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糖尿病发病的原因、糖尿病的干预方式、预期取得的效果、配合相关医护人员落实干预措施的重要性,理想的血糖控制指标、血糖控制不佳的危害、落实自我血糖监测的意义等)。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以及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患者,可充分利用音视频结合的宣教模式对其进行干预,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在整个干预过程中的配合度以及依从性,同时保障健康宣教的有效性。为患者进行亲自示范,在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过程中,为患者详细讲解操作的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与禁忌事项,确保患者在接受干预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掌握血糖监测的方法,为患者讲解影响血糖的相关因素,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在完成自我血糖监测之后,为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现场指导,评估患者对于操作方式的掌握程度,引导患者进行操作,由相关护理人员在一旁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患者纠正,通过反复的进行,保障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②予以患者饮食方面的健康教育:掌握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了解患者日常饮食的结构以及患者是否存在不良饮食嗜好等,充分掌握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各项基础信息计算患者每日所需的基础总能量;结合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采用患者的标准体质量×对应的数值得出其日常所需总能量。根据计算出的患者每日所需总能量结果予以患者相应的饮食结构分配,如碳水化合物为50%~60%,每日控制在200~300g范围内,蛋白质为15%~20%,每日控制在80~100g范围内,脂肪为25%~30%,每日控制在50~70g范围内。对于肥胖以及超重患者,则应降低其每日对于脂肪的摄入量,提升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并适当予以患者膳食纤维的摄入。在日常饮食方面,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可根据患者每日所需能量进行分配为:每日6次的进食频率,午餐以及晚餐的能量占30%左右,剩余进餐占10%左右。以食物交换法则为基础,根据各类食物热量值的不同以及患者饮食习惯,予以患者个性化的食谱,适当予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高纤维类型的食物,日常饮食以蔬菜、水果以及富含叶酸与矿物质类型的食物为主,忌辛辣、油腻、生冷以及刺激性强等食物。告知患者相对理想的血糖指标,如餐前为4.4~6.0mmol/L,餐后2h为4.4~8.0mmol/L。③予以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方面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病情的波动会使得患者血糖的波动幅度变大。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详细的讲解操作的步骤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与禁忌事项,告知患者在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过程中,应注意血糖仪的清洁状态,做到定期清洁,避免其受到灰层、纤维等污染物的污染而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的情况,同时需要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准。④予以患者运动方面的健康教育:运动是提升患者糖原消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的有效措施,因而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可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制订相应的运动计划。指导其每日进行慢步走、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做好看护工作,并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食物,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等情况,保障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每日运动时间应控制在30min内,每周4次。⑤予以患者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在多数情况下,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此类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恢复,甚至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患者最终的恢复质量以及恢复速度。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应提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频率,及时明确患者情绪变化,掌握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进而予以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引导,消除其内心的负性情绪,使其明确优良心理状态对于自身疾病的意义。通过开展病友交流会,在会中邀请恢复状态优良的患者现身说法,进一步为其进行健康指导,为患者建立优良的信心。⑥强化血糖检测力度:老年患者反应性低,在血脂指标降低时不会出现明显的低血糖症状。护理人员需定时观察患者的状态,同时进行血糖检测,及时发现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情况,进而予以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如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及时予以其葡萄糖溶液或是含糖量相对较高的食物,每30min对其进行血糖指标的检测,若症状仍未消失,则可适当的予以患者食物摄入。如果患者存在神志不清,甚至是昏迷的症状,则应立即告知医师。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的健康行为、血糖指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胰岛素指标以及心理状态。健康行为指标包括按时服药、饮食控制、运动管理以及血糖监测,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健康行为情况越差。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护理满意度包括3个评价指标,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评估,包括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社会功能以及环境领域,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胰岛素指标包括空腹C肽指标、餐后2hC肽指标、空腹胰岛素指标以及餐后2h胰岛素指标。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2血糖指标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29/40)],P<0.05。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主要以服药为主或者注射胰岛素,还应进行饮食控制、自我监护、运动等,可较好地稳定血糖水平。糖尿病属于长期疾病,患者需长期经过药物来稳定血糖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需对自身疾病有一定了解,方可更好进行自我护理,保证自身安全。对高龄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难度较大,故而需十分重视这类患者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梦妍,王蕾,陈英耀,等.健康素养和运动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医疗不信任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79-86.

[2]郑丽,王光华,鲁晶晶,等.微信群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2):183-186.

[3]卢海燕,王静,张弟,等.康复新液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水平及心理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21):4629-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