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7
/ 2

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石强

身份证号:372402197905110020

摘要:随着交通工程的迅速发展,我国交通网络庞大,交通线路遍及全国。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交通的总里程不断增加。交通工程施工中离不开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该项技术是实现道路交通主要功能的关键技术。科学地设计技术管理方案并严格地落实技术管理制度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施工单位应认真总结混凝土施工种常见的技术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控制,从而更好地保障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交通工程;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建设的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大,这就需要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地提升,也要不断扩大混凝土在实际建设中的运用范围。混凝土的类型众多,在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属于极为重要的材料之一,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交通工程土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技术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有关人员应继续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不断地完善其施工的方案和策略,促使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

1交通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1.1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主要由碎石、水泥以及辅助性材料组成,在水和空气的作用下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牢固的整体。配比设计方案不同,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不同。路面混凝土28天抗折强度要求为4.0-5.0Pa,水灰比在0.4-0.55之间,水泥用量在350-500kg/m3,如果路面强度要求较高,可以采用高标号的水泥。水泥时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抗性的重要因素,水泥标号越高其强度和抗性越强,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方案配置混凝土。混凝土配比方案确定后需要准备施工材料,按照混凝土配比方案进行拌制。混凝土拌制在特定的搅拌站中进行,拌制前需要对水泥和骨料进行检查,防止这些材料达不到标准,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1.2合理设置浇筑方案

混凝土浇筑过程十分严格,在实际施工前,就应对施工的实际情况详细地进行了解,结合施工周围的环境,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在实际对混凝土基础工程进行浇筑时,不应选择冷却水管使用,所以每次浇筑都应尽量缩减浇筑的厚度,避免因浇筑的厚度过大,加重水化热情况,并且在每层浇筑后,都应对其合理地进行保护,以保障混凝土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每个浇筑层的温度都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建筑强度也能有所提高,若是工程的实际情况较为特殊,还应采取如分层、分块等技术手段进行施工,尽量满足工程对温度的限制要求,才能有效地保持工程的完整性。

1.3强化混凝土养护

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温升或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养护效果,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内外温差,缩减在化水反应时的温度应力,极利于混凝土在浇筑初期的强度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在混凝土整体浇筑作业完工后,要求相关人员要积极的混凝土开展养护工作,在混凝土初凝时期可以使用表面喷洒的技术,在作业期间需要极为注重的是要使用喷雾器对表面进行喷洒,避免因水流或水压过大,冲散表面的砂浆。

2交通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现场管理工作混乱

混凝土施工作业涉及许多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技术,大一些大型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来往十分频繁,施工现场较为混乱。施工现场混乱不仅容易带来安全生产事故,而且无法保障施工作业质量。例如,运输人员随意穿梭于施工作业区域,或运输车辆随意停放在施工区域,导致浇筑作业无法顺利开展。现场混乱这一问的产生原因是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多施工现场并未配备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行为无法得到约束,因此人员来往十分混乱。施工现场混乱这一问题埋下了诸多隐患,如人身伤害风险、机械丢失、材料损坏等,无论何种问题都会影响施工作业的质量。

2.2管理制度无法落实

管理制度为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管理参照,保障了管理工作的效果。但是一些施工单位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其中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就是非常突出的问题。例如,施工单位虽然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阶段根据管理人员不同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不同,一些严格的管理人员能够按照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进行管理,但是一些思想意识不到位的人员则利用管理工作漏洞开展管理工作,导致管理工作的质量受到影响。此外,部分管理人员存在着徇私舞弊的情况,这些人员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与施工人员建立利益输送关系,对于施工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极大地增加了施工安全隐患,也影响了施工作业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施工单位应加大管理制度落实工作,切实保障管理制度有效落实,提升施工质量。

3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3.1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解决现场人员来往混乱问题的主要措施,施工单位应配备现场管理人员,并完善现场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以及管理措施的约束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首先,完善现场管理制度,对现场施工作业内容进行明确,将各部门施工人员活动区域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发现违规作业人员及时制止并进行处罚;其次,配备多名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施工人员出现更多违规行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能够有效地保障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施工管理目标不断地优化与改进现场管理措施,从而提升管理质量。

3.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其测温,测得温度大于等于5℃时,在满足坍落度及其他试验指标的前提下,该混凝土可以用于浇筑。测得温度小于5℃时,实际工作中,可以使用自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罐加速搅拌混凝土3~5min后,再测温度;如果仍然测得温度小于5℃,该车混凝土则不应用于浇筑结构物,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于其他临时结构或场地浇筑。开始浇筑前,应将浇筑位置的积水、积雪或其他杂物清理干净。开始浇筑混凝土后,应连续浇筑直至浇筑完成,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开始前,应协调好搅拌站及自搅拌运输车,确保混凝土连续供应。

3.3模板、脱模剂工艺

维萨木模板和梅沙木模板对比,梅沙木模板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温度较高时会出现大量小水泡,反衬在混凝土面上。在工程清水混凝土宜选用维萨木模板,模板止浆宜选用海绵条,并在边角打上玻璃胶,不应使用双面胶进行止浆。在模型试验中采用油性及水性脱模剂排出气泡效果相当,考虑油性脱模剂在防雨水冲刷及钢模板上使用更有优势,在工程中宜选用油性脱模剂,脱模剂涂刷应薄而均匀,可采用软毛巾抹涂。

3.4建立技术指导体系

技术指导体系的建立能够不断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准,从而更好地保障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不断加大技术指导体系建设工作,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第一,配备技术指导人员,技术指导人员的主要作用是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支撑,不断地规范施工人员的技术行为,使相关技术能够更好地得到落实;第二,加大技术管理工作,技术指导人员也应承担着技术管理职责,发现施工人员出现技术操作错误后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如果多次发现同样错误,应组织人员学习技术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交通设施的质量和数量需求明显增加,混凝土作为建设施中的重要材料,也是建设施工的基础,混凝土的质量会直接地影响到施工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当前,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现代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虽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相关施工企业和单位,能够对相应的施工技术严格的进行把控,就能更有利地发挥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鹏霞.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建材,2021(9):105-106+108.

[2]王铁.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风,2020(5):127.

[3]黄吉利.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数码设计,2021(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