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症病人如何实施科学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2
/ 2

 对重症病人如何实施科学护理

王燕

富顺县人民医院


重症科室会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予以接受,如果无法对患者进行更加高效的治疗,则患者会存在死亡风险。同时,重症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除了需要对其进行更为优异的治疗外,护理也是关键,科学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愈进度,远离疾病的困扰。

、重症患者心理特点

1、 焦虑、恐惧:这类患者多由于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变化而来医院就诊,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来诊时常表现惊慌失措,向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态度也不好,情绪波动很大,迫切希望得到最快最好的医疗救助,以抢救他(她)的生命。如凶猛的大出血最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和死亡威胁感,面部烧伤、四肢断离、双目失明等对患者最容易够成威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前区剧痛常给患者以一种频临死亡的体验,产生十分明显的恐惧感使患者思想极度紧张,甚至不敢睁眼和翻动身体。主要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担心疾病转归,这可以认为是一种合理的心理反应,是原始的心理的抗衡机制的反应。加之病房的各种抢救仪器和设备、医护人员抢救过程等,可加重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医护人员适当给患者一些心理护理,使患者减轻恐惧心理,尽快适应监护室。

2、 否认:多数患者在入住监护室后第二天开始出现否认现象,第三天达到高峰。主要表现:否认自己有病;另外一种是承认自己病情,但是否认住进监护室的必要性。约有50%患者产生心理否认反应。由于急性症状略有控制,短期患者心理上否认自己有病或不需要住进监护室,这是心理防御反应。若长期否认则不利于康复。

3、孤独、忧郁:约有30%的患者入住监护室的第五天起出现孤独、忧郁主要原因是:首先,与外界隔离,家人不在身边。其次,因病情较重或病友间比较陌生、少有交流机会。最后,患者失去自理能力,生活无法自理,自我评价降低。

4、愤怒:患者病情加重时,否定的情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患者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另外,患者疾病上所带来的疼痛也会让患者产生愤怒。主要表现为烦躁、敌意仇恨、行为失控等。

二、重症病人的护理要点

1、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在提供生理护理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缓解精神压力,促进康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时刻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反应,及时与患者沟通,解释治疗方案和病情进展等问题。此外,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也是重要的一环,包括舒适的床铺、柔软的枕头和被子,调整室内的光线和温度,缓解患者的不适和焦虑。重症患者往往伴有剧烈的疼痛,影响睡眠和情绪。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合理的疼痛管理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例如使用镇痛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

此外,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抗压能力和康复意愿。最后,进行康复训练和社交活动,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素质和自信心,增强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也是重要的心理护理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负担和压力,促进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2、急救护理

   重症病人病情严重,其病情随时可能发展变化,所以在重症病人的护理中,加强对病人的急救护理十分重要。对于重症病人而言,急救的时效性、可靠性十分关键。对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就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急救药品、急救设施、急救人员等。一旦发现病人出现病情恶化、异常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展开对患者的急救。

3、生命体征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中的各项指标可以有效判断重症病人生命状态,可以为患者的急救、治疗、护理等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各种突发情况的发生。所以对于重症病人,还需要加强对其生命体征密切、实时监测。在患者抢救成功后,需要实时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若患者有气管插管,还需要对患者气管插管进行特殊护理,降低各种危险事件的发生率。在患者病情平稳后,仍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重症患者病情可突然发生变化,所以其生命体征监测必须做到实时、持续、动态,监测内容应该包括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功能指标、脑功能指标等。在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功能脏器情况、疾病相关症状,结合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干预。

4、呼吸道护理

重症病人呼吸道护理是重点内容,呼吸道护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误吸等问题的发生。若为气管插管患者,在呼吸道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定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氧气流速和更换雾化管道。若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可以采取翻身、拍背、吸痰等方法来保证呼吸道通畅。若为术后清醒患者,可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咳痰、咳嗽的方法,促进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日常护理人员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指导患者掌握一些正确呼吸方法,这对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5、并发症预防

  重症病人大多需要卧床休息,在卧床过程中,患者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压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对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在患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可以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推拿等干预,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压疮、血栓发生率。为降低肺炎发生率,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者的饮食调理。若为肠内营养支持状态,需要合理控制肠内营养输入速度、剂量。若为预后恢复阶段,则需要以清淡、易消化、半流质、温热等食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