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亲情护理模式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亲情护理模式作用

段颖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36

【摘要】目的:研究焦虑症患者治疗期间接受亲情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焦虑症患者84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精神疾病护理;观察组采用亲情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治疗期间接受亲情化护理干预,可减轻焦虑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焦虑症;亲情化护理;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焦虑症属于临床多发的神经症状的一种,焦虑情绪体验是该类患者的主要特征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头晕、 心慌、尿频尿急、烦躁、胸闷、口干、坐立不安等,是患者发病后的常见症状[1]。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焦虑症患者治疗期间接受亲情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焦虑症患者84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精神疾病护理;观察组采用亲情化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49.2±3.4)岁;文化程度为中专及以下者15例,大专20例,本科及以上者7例;焦虑症病史1-17个月,平均(5.2±0.8)个月。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9.4±3.7)岁;文化程度为中专及以下者14例,大专22例,本科及以上者6例;焦虑症病史1-19个月,平均(5.3±0.6)个月。两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中42例患者接受常规精神疾病护理: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保证规律性作息,按时、按量服药,就擅自停药、随意增减剂量,对于病情控制的不利影响进行着重说明。营造舒适、整洁的环境,每日通风,使空气保持流通、清新,放置绿植,对空气进行净化的同时保持心情愉悦,缓解焦虑。

观察组中42例患者接受亲情化护理干预:① 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学习亲情护理知识与技能,在护理期间,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保证礼貌、微笑服务,充分关心患者。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之后方能够上岗从事相关工作。② 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为病情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提供强化性护理干预,病房内可以摆放鼓励格言壁画,对患者产生正面影响,也可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喜好,播放广播、电影等,使心理压力程度减轻。③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从患者角度出发,实施护理服务,对实际需求进行了解,并尽量给予满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用药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进行说明,保证正确服药,严格遵医嘱,使服药依从性提高。④ 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取得其理解与支持,征询意见并调整护理内容,让家属也能积极参与到护理当中,使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消除陌生感,使不良焦虑情绪得以缓解。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2)护理前后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

1.4 评价方法

满意度:以我院自拟的百分制问卷进行不记名打分制问卷调查。<60分为不满意,<80分且≥6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满意。

焦虑程度:以SAS量表评价,最高80分,分数高心理问题重[2]

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评价,最高100分,分数高生活质量高[3]

1.5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P<0.05时,表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和t检验,并分别以[n(%)]和(±s)表示。

2分析

2.1 护理前后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护理前后SAS、SF-36评分见表1。

护理前后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分)

SF-36

SA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64.29±2.31

77.19±2.35

57.94±5.31

33.52±1.64

观察组

64.03±2.94

84.28±2.74

58.15±4.72

17.19±1.08

t

0.519

15.252

1.261

17.429

P

>0.05

<0.05

>0.05

<0.05

2.2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2。

满意度[n(%)]

组别

例数(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2

13(30.95)

20(47.62)

9(21.43)

33(78.57)

观察组

42

28(66.67)

12(28.57)

2(4.76)

40(95.24)

X2值

4.47

P值

<0.05

3 讨论

焦虑症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下,患者正常生活会严重受到影响。针对该疾病,多数情况下建议实施药物治疗,需长时间坚持用药

[4]。在治疗期间,辅助性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干预,对于病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可对配合度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还能够帮助改善患者情绪,使病情的恢复速度加快,从而提高治疗效果[5]。通过进行本次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治疗期间接受亲情化护理干预,可减轻焦虑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崔佳丽,舒燕萍,周曹. 人际心理疗法青少年技能培训对青少年抑郁症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J]. 神经损伤与 功能重建,2021,16(5):274-276,286.

[2] 陈海燕,姚树桥,明庆森,等. 中学生的抑郁症状与生活事件:非适应性策略的中介作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0):786-790.

[3] 刘丹丹,姚金兰,钱敏才,等 . 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教育干预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10):433-436.

[4] 张红. 盐酸帕罗西汀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2):96- 97.

[5] 张向京,梁平,李淑莹.放松疗法联合计划性护理对老年抑郁症 患者抑郁程度及认知功能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5):178-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