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疗设备维修外包管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关于医疗设备维修外包管理的探讨

王磊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600

摘要随着医院医疗设备的日益增多及逐渐老化,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外包目前被部分医院采用。作者介绍了某三级综合医院最近三年来维修外包管理工作中针对外包公司的管理模式,通过梳理外包管理中各环节,为设备维修外包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外包管理;设备维修保养

医疗设备是保障医院诊疗活动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医院整体正常运行及患者诊疗的及时性。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作为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随着医院医疗设备的逐渐增多,以及6年以上的医疗设备逐渐增多,配件老化损坏,导致设备维修费用越来越多。另外随着上级对医院采购配件费用支出相关手续及流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导致设备维修所需大额配件购置时间较长,会不同情况的影响设备维修时效性。医疗设备维修整体外包,作为一种控费方法,且在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可提高相关维修时效性。对此,作者以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例,对医疗设备维修外包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维修外包管理的简述

(一)制定各项工作计划

1.开展维修外包,前期制定好各项计划,可使外包后的各项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进入外包环节后,根据医院科室的设置,将各科室分为两类,一类为重点科室,重点科室的定义,可参考各科室的医疗设备原值及医疗设备风险程度。如CT室、磁共振室、放射科、超声科等,该类科室设备原值较高,必须作为重点科室管理。另外一类科室为设备使用频率高,风险程度高,如手术室、急诊科、ICU、血液透析室等,也需要纳入重点科室管理。检验科、病理科的设备虽然不是高风险设备,但使用频率高,且设备发生故障后,会影响其他科室一系列的诊疗工作,因此也作为重点科室进行管理。这些类别之外的常规护理单元,可作为普通科室进行管理。

2.在将各科室分类好之后,制定各项年度计划,包含各科室的安全巡检、设备保养、质控、相关设备培训等。重点科室的巡检频次设定在每月进行一次,普通科室的巡检设定在每季度进行一次。制定年度设备保养计划,将各设备保养计划分配到每个月。制定设备培训计划,每月进行一次小范围有针对性的培训。然后在制定计划后,每月由外包公司工程师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对于设备保养的频次,大型设备应每季度进行一次保养,放射类、超声类、除颤、呼吸麻醉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保养,其他常规类设备可每年进行一次保养。各设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质控,如果发生重大维修,可在维修后再补充进行一次质控。

(二)维修外包的监管

1.在开展维修外包工作后,外包公司驻场工程师应接受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驻场工程师接受医院相关制度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允许驻场,且不得随意更换工程师,考勤信息及时反馈给院方。

2.针对维修外包公司各项工作的监管,从时间上分类,可分为日常监管、月度监管、季度监管及年度监管。从管理角度分类,可分为设备科监管、重点科室监管、普通科室监管。日常监管即每日常规维修工作完成情况,每日将工作日志进行反馈,将当日完成的医疗设备维修工作进行汇总,对无法及时完成的医疗设备维修工作进行汇总分析。日常维修中发现无法修复需要外修的,需要在设备科同意并登记在外修设备记录本中,才允许外包公司发走。外修设备应在外修设备记录本写明外修联系人信息,在修回后再由设备科确认后送回科室。

3.对于年度监管,主要在于统计外包公司一年内各项工作的工作量,将各项工作汇总分析,如维修、保养、巡检工作量,维修保养支出费用。维修故障汇总分析,各月发现问题汇总分析等。年度监管报告中的工作量,可作为外包进入下一年度前是否需要调整外包工程师数量的依据。年度费用支出,可在分析三年后作为进入下一周期维修外包托管的预算。尽管维修外包公司提供的各项维修费、配件费不一定为最低价,但设备科可在参考医院历史自修医疗设备时的维修费、配件费,按比例进行计算。

二、医院医学工程人员在维修外包后的作用

(一)监管指导

1.在维修外包工作开展之前,医院设备科工程师的岗前培训及前期指导极其重要。外包公司驻场后,对医院相关制度要求、科室分布、各科室设备具体情况等并不熟悉,在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制定维修外包驻场工程师岗前培训制度及要求后,医院工程师应负责对维修外包公司驻场工程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并在前期驻场时,逐个科室对驻场工程师进行深入的指导,以使维修外包后的巡检、保养、维修等工作更加有序开展。

2.对于需要具备相关资质才能进行维护的设备,医院工程师应在驻场工程师取得资质前充分指导,如高压氧舱、血液透析机等,帮助驻场工程师最短时间熟悉并取得相应资质。

3.维修外包工作开展之后,医院设备科工程师的监管及指导尤为重要。上述针对维修外包的监管,包括月度、季度及年度监管,以及日常监管及科室调研,均需要医院工程师参与进行。

(二)其他工作

1.设备维修外包后的医疗设备相关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作为三级综合医院,小范围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尤为重要。小范围的专项培训对规范操作设备、降低故障率具有明显效果。医院工程师结合日常工作及科室需求,委托厂家工程师或与外包公司工程师配合制定培训内容,对相关科室进行培训。医院工程师在医疗设备培训工作中的引导作用,是驻场工程师及厂家工程师无法做到的。

2.维修外包后的部分其他工作,完全委托给维修外包工程师是不适合的。比如新医疗设备的验收工作,必须由院方工程师进行到货点检及配合安装验收,设备供货合同作为医院内部资料,也不应流至三方外包公司。在验收完成后,保修期内的设备巡检、保养及维修多由原厂工程师进行,对于这一部分工作的督导及管理应由医院工程师完成。对于驻场后未出原厂保修发生故障的设备,医院工程师也应起牵头作用,做到原厂工程师主导维修,医院工程师及维修外包驻场工程师配合维修,以免产生维修分歧及其他纠纷。

3.医疗设备应急调配工作可在医院工程师的监管指导下进行,但调配工作中的问题应由医院工程师牵头协调解决。因此,维修外包后的医疗设备应急调配工作,也应由医院工程师牵头,医院工程师应全面掌握调配至各科室的医疗设备情况,定期对长时间占用调配设备的科室进行调研,以向其他有需求的科室进行周转。

4.对于科室之间的医疗设备调拨、移机工作,牵涉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后期科室巡检设备的变化等,也应由医院工程师牵头,由维修外包驻场工程师配合完成拆解、移机、安装等工作。

5.对于其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要求,也应由医院工程师牵头,如上级检查、三级医院绩效考核、三级医院评审工作中对于医疗设备相关工作的要求,应由医院工程师牵头执行,指导维修外包工程师进行各项工作以达到相关要求。

三、外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维修外包托管之后,设备科工程师为临床工作的主导作用可能发生变化的潜在风险,是各医院在采取维修外包托管之后的主要担心之处。但是通过上述各项监管工作的开展,有效监管维修外包公司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通过对外包公司完成工作的时效性、服务质量、外包期间各设备运行完好率、工程师驻场人员的监管等,可完全发挥在设备科工程师主导下开展各项外包工作的作用。

2.除按计划完成医疗设备巡检、保养及质控等工作之外,维修外包之后的主要问题在于设备维修的时效性。维修外包之后的设备维修应在签订合同时对维修时效及维修质量做好充分约定,例如对于常用备件在医院建立维修备件库,贵重设备的维修应在医院工程师监管下进行,外修设备应经医院同意后再寄修,疑难维修应与医院工程师共同讨论等,通过维修保养工作中各节点及各过程的参与和监管,制定全面的监管细则及违约条款,可有效避免因设备维修不及时或维修效果不佳产生的矛盾和问题。

3.对于与外包公司协商讨论及各项监管后仍无法解决,长时间无法修复时,可通过外包合同的前期约定,由医院设备科牵头进行维修,产生的费用在外包费用中扣除,这样即可提高时效性,也可有效的防止维修外包公司的推诿。

四、讨论

在医院维修外包托管后,医疗设备相关维修保养工作可更加体系化规范化,加上针对外包公司的各项监管及与外包公司的有讨论沟通,可使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进行的更加快捷。维修外包工作开展后,随着各项工作的进行,会存在诸多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医院医疗设备职能部门监管工作的逐步完善,逐步提高医院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可逐步解决各项外包之后的各项问题,也可使医疗设备维修外包工作更加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