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耕地资源保护与耕地可持续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3

浅析耕地资源保护与耕地可持续利用

李红,阮艳

泗水县自然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中国农民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只有保护好耕地资源,才能发展好农业,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中国的耕地资源保护制度被称为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资源保护制度,但也存在许多缺陷。许多耕地保护法律法规过于原则化,不利于有效运行。法律法规之间以及同一法规中不同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矛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无法援引的情况,我国耕地保护责任制不完善,缺乏权威容易违法。这些缺陷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资源的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研究我国农业种植资源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耕地;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

引言: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阻碍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枯竭、环境的重大破坏、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逐渐转向非传统资源安全研究。持续的土壤侵蚀直接威胁着我们生态系统的安全,甚至人类的生存,已成为可持续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土地生态系统问题直接导致国家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制约着一些地区的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在宏观层面,加强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刻不容缓。

一、土地资源保护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辩证关系

土地资源保护的最终目标既是土地的可持续使用,也是土地资源保护的可靠保证,土地可持续使用的基本概念也是土地资源保护的基本指导理念。它们在土地利用的全过程中彼此影响、互相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保留耕地资源并非我们的最终目标,更无法作为放弃土地资源使用的合理理由。[1]过去人为的把土地资源界定为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关的部分的传统观点,已逐步地被人们抛弃了。在可持续的观念下,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密切衔接,从而实现了对土地资源保护与土地利用的高度统一。第一,土地资源存在形式的永久性,主要是用来制造生物能源的土地资源的物质生产能力和物质潜能的持久性是土地资源永续使用的首要目标,而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质量稳定和物质潜能的提高也是主要目标。第二,保持土地使用的经济性不仅是利用土地资源制造生态能源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而且也是利用土地资源建设非生物生产需要实现的目标。第三,生态环境的永久性。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时保留了自然的生态环境,意味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时不能造成土地资源退化。尤其是由于污染因素造成土地资源的使用和污染。当土地资源被用于非生产性建设时,人们不仅要保证土地所使用的环境不对生存,特别是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还要防止非生物生产性土地来源和与土地有关的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非农土地和生态退化是土地利用的两大问题。因此,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维护土地资源和土地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确保土地资源供应的时空连续性。确保特定区域一定数量和结构的土地资源供应,不断优化土地利用数量、质量和结构。二是确保土地资源质量。土地质量取决于其物理组成、生物生产能力和更新能力。通过保护措施,可以在不因外部因素或人为影响而降低长期使用的质量或成本的情况下,畅通无阻地生产物质资源,转换能源。第三,保持土地利用结构的稳定。在合理条件下在不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的情况,在更大范围内保持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对稳定。第四,保护土地资源的特殊价值不受破坏。土地是一种自然历史综合体和人类经济活动,承载着许多潜在的人类价值。土地资源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产资源、特殊的人文地理景观等。

二、保护耕地资源的意义

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保护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是一件大事。为了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必须保持一定的耕地质量和数量,以满足人口的粮食需求。种植的农业资源不同于牧场、森林和野生动物等可再生资源,也不同于太阳、雨水、空气、潮汐和风等可回收资源。农业资源的破坏和流失直接危及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一直是关系到全球政治和经济形势的重要事件。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确保充足的粮食生产;第二,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第三,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提高全球农业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希望实施最严格的作物保护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由此可见,中国的粮食安全一直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首先要依靠科技,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土地单位粮食生产能力,进而保证农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科技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和持续性。当农业科技在短期内难以取得重大进展时,粮食生产直接取决于种植的农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此外,从长远来看,粮食生产的稳定不能完全依靠科技创新。因此,农业资源的充足性和高质量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资源的破坏导致耕地质量的下降,耕地资源的流失导致耕地数量的减少,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威胁社会稳定,引发社会动荡

在我国,耕地农业资源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支撑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体制和制度没有得到及时遵循,尤其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可以说,耕地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稳定器。一些地方被征用耕地后,许多人从农村变成了城市居民。然而,由于相当一部分人的知识和文化水平较低,不具备在城市谋生的必要技能,他们的就业问题很难得到妥善解决。[2]此外,由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因此,许多农民失去了生计来源,从没有土地的农民到不安全的城市失业者。如果忽视农民生活,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占用大量耕地资源进行非农建设,就会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和工作,这不仅会导致农民集体出访和养殖群体活动,还会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留下无限隐患。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违反科学发展观,大量占用耕地,盲目开工建设,但征地拆迁补偿没有落实。许多农民“无地可耕、无劳动、无生活保障额度”。这些“三无”农民已经成为社会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需要非常小心。

(三)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业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它是农业生产和工业原材料的最重要来源。因此,用于农业的农业资源质量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也很重要。农业资源的破坏和枯竭,不仅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而且破坏农业基础本身。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少、耕地质量低、农业储备不足、土壤侵蚀大。这些条件决定了耕地资源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快速发展的障碍。只有保持耕地数量和质量稳定,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间接带动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才能使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农作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四)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环保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较早前主要讨论环境污染的防治。现代环境保护不仅包括污染防治,还包括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在耕地保护方面,维护社会稳定是耕地的社会作用,在保护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的来说,耕地是一个小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稳定性对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以及周围的土地的耕种都非常重要。如果农田遭到破坏,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就会逐渐恶化。要建设一个环保的社会,必须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也包括保护我们宝贵的农业资源。

三、土地资源保护的途径

(一)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当经济转型到一定水平时,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不断提高土地特别是耕地的生产力。在非农土地方面,要加大投入,走集约发展道路,不断提高非农产业的生产力。综合开发,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从广义上讲,土地管理包括土地复垦和开发,从土地利用的强度和效率来看,一般来说,第三产业的效率高于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的效率高于第一产业。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技术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集中。总的来说,高新技术产业的就业率较低,适当的产业集中度也会给土地集约利用带来整合和产业规模效益。

(二)规划控制与土地整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龙头,在土地资源保护和土地资源总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各类土地利用进行控制,确保国家和地区土地供需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明确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问题。监督公共福利目标的实现。公共物品是一种符合公共利益的土地利用活动,例如,利用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建立耕地、草地和自然保护区保护环境。城市、村庄、集市的建设,必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组织,不得在综合规划范围外进行。限制土地使用的一个关键条件是修改和批准土地转换做法。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允许土地转为建设用地。此外,有必要决定哪些项目将在园区外建设,农业用地的转换将基于该项目。农村建设和城市控制用地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批准的,以确保粮食安全。

(三)制度与法律保障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项改革促进了城市化、农业用地大规模管理和土地资源保护。鼓励承包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这种方法确保农民在城市化后不会感到被剥夺了财产。这主要是因为在城市郊区起到了社会保障作用,可以解决农民失地的复杂问题,降低农民的城市化成本。鼓励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3]此外,尽快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充分发挥农民作为土地保护对象的作用。合理集约利用土地,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中国已经明确了土地资源保护的内容,防止土地资源污染、保持土地生产潜力、提高土地资源生产率。在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所有权的机会成本很高。从经济效益来看,土地流转速度容易克服和控制。

(四)耕地资源保护政策体系的构建

要建立以耕地保护为基础的政治体系,首先必须打破传统的狭隘粮食安全观。粮食安全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贸易机会和有利条件。其次,农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使农业生产中大量种植的农业资源转化为非粮食产品的生产。特别是在大都市郊区,农业资源面临着更高的机会成本。农业和非农业生产向其他方向的转变是由更强大的利益驱动的。耕地农业资源转移规模巨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主要包括土地承包权和农业经营权。这项改革促进了城市化、农业的大规模土地管理和土地资源的保护。鼓励土地流转,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业效率,保护土地资源。承包经营制度改革的另一个思路是参与承包经营。此外,尽早建立土地承包登记制度将有助于使土地承包权主体合法化,充分发挥农民作为土地保护对象的作用。在国土资源保护过程中,要加强国土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加大获取国土资源和非法使用废水保护国土资源的成本。

(五)建立农业资源保护政策体系

建立以耕地保护为基础的政策体系,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贸易机会和有利条件。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下,农业生产中种植的大量农业资源转化为非粮食商品生产。因此,有必要将简单的耕地保护转变为更全面的能力保护。建立与耕地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土地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综合政策体系。最后,保护农业资源不仅需要数量保护,还需要全面保护耕地的生产潜力。在政策和制度上,在调整现行政策和制度、储备耕地以节约农业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市场导向,进一步完善农业用地基本边界、年度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控制制度,实现农业资源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资源的政策包括建立稳定的农业土地所有权制度和充足的市场流动性制度以提高效率,这与保护现有农业资源的目标直接冲突。因此,必须从单纯的耕地资源数量保护转变为更全面的耕地资源生产能力保护。结合耕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耕地资源保护和土壤环境保护的综合政策体系。最后,农业资源的保护不仅要注重数量的保护,还要注重生产能力的整体保护。

结束语:

资源环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我们这个时代,研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该地区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研究,我们可以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及时准确地研究土地资源的发展过程,预测未来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区域政府做出相应的政策决策,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归根结底,这对促进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田年钊.水土保持及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2022(8).

[2]刘志勇,罗子欣.以科技创新优化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2022(6).

[3]贾效花.发展生态农业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