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静读    成竹在胸——“双减”下的静心备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潜心静读    成竹在胸——“双减”下的静心备课

晏清平

崇州市辰居小学校

        论文摘要:备课前,精心研读;备课时,吃透教材。选择恰当的教法与学法,落实任务群,分层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双减背景       课程标准    小学教材        任务群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国家双减,五育并举,要求老师们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备好课尤为重要。怎样备课?我个人认为做好五备很关键。

一、备学生,分层学习能力

      老师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根据知识体系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字词句不过关的有哪些学生;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有哪些学生;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

课堂上,怎样凭借教材,提升不同层次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老师就要充分地思考。如:我从一年级带班,到现在二年级了,我针对班级学生情况写了四个学期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部分句子的条形纸条。课堂上用于检测学生的认字情况,词语连读情况,读通读顺句子的情况,课后便于复习巩固。在检测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二、备课标,了然整体导向

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我们用教材教更要明确“培

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切都离不开课程标准的引领。

在备课之前一定要将课程标准打开仔细研读,研读“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年段目标”等,对总体的目标了然于心;然后再根据年段特点,侧重一定的学习任务群进行规划;其次了解年段学业质量描述,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可以适当引进一定的练习,指向相应的学业质量描述,真正将我们的教学落实到实处。

三、备教材,了解编排体系

          新入职的教师,可以找齐1~12册语文教材,认真地读一读教材内容,哪怕是看一看每册教材的目录,读一读单元导语也行。读完1~12册教材,初步了解教材内容,了解每个年段的训练要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螺旋上升。

一时读不完1~12册语文教材的话,务必读完本册教材,了解教材涉及了哪些人文要素,自己在假期里可以将涉及到的人文要素进行一定的增补,以备上课的不时之需。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将本册教材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或整合,将训练的重难点分条罗列,看能否整合成相应的任务群,进行系统的训练,以期达到高效。

         四、备文章,创新使用教材

        每个单元都有单元主题,单元内容,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怎样去掌握这些教学要点呢?首先是教师要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感觉来。想想作者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试着与教材对话,与作者对话,自己与自己对话,试想自己与学生对话。

读懂教材后,再看看教师用书,仔细读读教材解析、教学目标及教学建议和补充资料。想想教学目标的来源及依据,你就会判断出自己读教材的能力了。长期坚持这样做,你对教材的解析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与补充。如:在教学《一匹出色的马》时,就可以将语文园地二和语文园地七中有关比喻句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掌握比喻的特点,还能了解比喻句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进行比喻句不同形式的仿写。

如:垂柳

              随风飘动

              就像小姑娘的长辫子。

(这是用诗歌的表现形式,写出的比喻句。)又如:树上的柿子又大又红,就像挂着的一个个红灯笼。(这就是句子的一般表现形式。)

又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是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竹节人》可以将语文园地三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题的训练整合到该课教学中,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学生悟到方法再写一写类似的情景,这类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细节的方法表现人物某种情状就可以触类旁通。课后,还可以推荐此类表现人物方法的一组片段,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领悟会更深一些。正如薛法根老师说的,用课文教语文,但不能停留于课文,课文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起点。

五、备任务群,整合高效学法

       就一篇文章而言,属于哪个任务群,怎样落实每个任务的教学,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个任务里都有所收获,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比如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的教学,确定任务群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设计了“文明在心中”的学习主题,将找朋友(自我介绍、认识朋友)、打电话(礼貌、说清楚)、问路(礼貌、根据上下文补白)、我们一起游戏(礼貌、借助手势说清楚、游戏歌谣)融合在“文明”这个主题中。

这几个口语交际是分散的,将它们串联在一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连环画似的情境中去完成四个彼此连贯的学习任务,学习表达生活,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呈现出由个体表达到社会交际的发展过程。

对于文章的备课,并不是说它属于哪个任务群的内容,我们就只设计这个范畴,这里所说的“备任务群”是倾向于这个类别,在有所侧重的情况下适当地延伸和拓展,让各个层次的孩子都得到发展。

       总之,备课时,心要静,要多思,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想清楚,每个部分自己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课堂上才能做到清清楚楚地教,学生也才能清清楚楚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