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投入与学前教育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学前教育投入与学前教育发展研究

吴迪

哈尔滨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  身份证号:230102198802173761

摘要:学前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终身发展的起点。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学前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供过于求,质量参差不齐。城乡之间的差距太大了。“难以进入”和“昂贵进入”等问题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为了保证学前教育质量必须要做好学前教育投入和学前教育发展工作,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方案。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投入;发展分析

一、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前教育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很多家长在幼儿适龄时期都不能及时为其找到合适的幼儿园,无法保证幼儿学前教育质量,入园难,入园贵已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第二,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政府在统筹管理工作上缺乏合理分配,对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缺乏合理性,导致地区幼儿园教学质量和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尤其体现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财政投资存在明显差距,城乡人均财政投资存在显著差异,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财政投资不足。公立和私立幼儿园以及不同层次的幼儿园在投资上也存在明显差异;金融投资只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等硬建设,而忽视教师队伍建设。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学前教育质量难以得到实质性进步,对于学习前教育发展产生了阻碍。

二、学前教育及投入分析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家庭经济收入是教育投资的经济来源,也约束着家庭教育投资。首先,家庭的经济收入决定了家庭对子女教育投资的方式。教育资源被分为优势教育资源和劣势教育资源,优势的教育资源可以转换为优质的人力资本存量,影响孩子的未来。家庭经济收入会影响优势资源的获取,家长会通过支付额外教育费用来竞争有限的优势资源,例如择校费。其次,家庭经济收入也决定了拓展性教育投资的选择。家庭经济好的可以选择一对一名师上门教学,而家庭条性较差的则只能选择师资较差的大班进行课程补习。

1981年11月在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国际学前教育协商会议,对学前教育的概念进行了专门的商谈讨论。最终会议达成一致,认为凡是能够激发出生至上小学阶段的儿童(小学入学年龄各国略有差异)的学习愿望、给他们学习体验,且有助于他们整体发展的所有活动都可以归为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采用了这一概念[1]。学前阶段对于个体情感、行为、语言、认知等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属于个体发展的奠基阶段和敏感时期,并且大脑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在这一阶段快速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接受教育质量的优劣,不仅对其学前期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于其今后一生的学习与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学前教育的属性

1.学前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公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

2.学前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基础性。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指的是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3.学前教育的产品属性是准公共产品。我国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将学前教育明确为社会公共事业,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从公共产品的角度分析,学前教育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换言之,学前教育具有消费的有限竞争性和受益的有限排他性。

(三)学前教育投入的特性

1.公共性是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公共性决定了教育投入的公共性。学前教育投入的公共性,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能完全交给市场,一旦学前教育被完全市场化,其公共性将会随之彻底消失。

2. 从投入的效益角度分析学前教育投入的长效性。学前教育投入效果具有效益的滞后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在个体成长的整个过程。学前教育投入的效益,并不直接体现为经济效益。学前教育投入效益体现在早期的智力开发、良好习惯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形成等方面,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和改善学前教育投资的措施

1.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

在学前教育投入与发展中要借鉴西方优秀成功的经验,美国支持政府投资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法国认为,政府有责任提供免费和平等的学前教育。英国应该加强政府责任,设立单独的预算。日本倡导政府导向和多渠道投资,加强对潜在安全问题的调查。

2.增加学前教育的公共财政投资

当前,中国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重要,这与学前教育发展的下滑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恩格尔定律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因此有必要通过增加公共财政投资来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3.改革和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一是改革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实施省统筹、县统筹,充分发挥省政府对全省学前教育工作的总体领导责任,加大省政府对全省学前教育工作的行政领导责任。第二,提高学前教育管理和财政投入的重点。第三,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适当调整中央政府与省、区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平衡,适当强化中央政府的责任,重点强化省、区的责任,确保充分发挥地、市、市的职能。最后要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将任务和责任明确划分,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头上,确保每一部门和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重要任务,认真完成本职工作,避免发生出现问题无人问责的现象。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幸运的是,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并逐渐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教育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尺度也在发生变化。过去由军事和商业主导的标准已不复存在,知识已成为重要的基准。为了达到国际标准,中国越来越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发展,经过不断的纠正和调整,逐步走上了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来言芳.我国学前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J].营销界,2021(21):88-89.

[2]王亚男,元静,胡咏梅.十四五期间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研究[J].教育经济评论,2020,5(05):3-23.

[3]王少飞. 新时代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优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20.

[4]杨婷婷. 教育投入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