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科普: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贺军甫

临颍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462600

医学临床上,麻醉是一种无痛医疗技术,主要通过药物的手段,使患者局部神经、整体神经暂时失去知觉,目的就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基础条件。气管插管麻醉是全身麻醉的一种,主要应用于短期内能脱离呼吸机的患者。那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如何操作的呢?患者需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相信很多读者都是一知半解!本文重点为大家全面介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主要是将气管导管插入到患者气管内,并连接上呼吸机,用呼吸机代替自主式呼吸,同时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连续对患者实施吸入式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一般适用于自主呼吸突然停止患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枢性或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以及存在上呼吸道损失、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等影响正常通气的患者。目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已经成为医院麻醉科的必备项目,对于麻醉医生来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意味着风险,对专业技术要求极高,整个操作过程一般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

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全过程

一般情况下,医院麻醉科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主要分为麻醉前准备、喉镜运用、导入介入、导管最终固定、生命体征监测五个主要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详情如下。

(一)麻醉准备

麻醉科医生接到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任务后,一般需要及时地对患者病情信息、身体状态等进行详细了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手术实施需要,进行麻醉前准备。一般包括:其一,麻醉设备准备,打开电源、气源,测试麻醉机、监护仪,保证麻醉机、监护仪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同时准备好喉镜、相关型号的气管导管及管芯、牙垫等设备。其二,将吸痰管与吸引管、吸引器连接,放置于手术台患者的头侧位置,以备用。其三,打开中心静脉穿刺静置包,并将局部麻药、消毒液、生理盐水等倒入其中,以备用。其四,所需麻醉、抢救药品分别抽入对应的注射器中,贴上标签以备用。其五,选择对应麻醉药物,术中不唤醒可以采用常规性的麻醉药物,保持患者全过程麻醉。术中唤醒选择短效的麻醉药物,比如:丙泊酚、瑞芬太尼、氧化亚氮、七氟醚等等,肌松剂选择短时效的美维松、阿曲库铵等药物。

(二)喉镜使用

麻醉医生安排患者采取平躺头部后仰朝上的姿态,并站在患者头部上端正中央位置,左手正确握持专用喉镜,右手对患者口部进行检查,符合麻醉条件后迅速打开患者口腔,配合着左手的喉镜,沿着患者右嘴角将喉镜缓慢、循序渐进地伸入口腔中间。待喉镜达到患者口腔中间后,麻醉医生利用空闲的左手小拇指抵住患者的嘴唇,防止患者下嘴唇合拢或发生咬伤。喉镜绕开患者的舌头,继续向后推进,秉承着慢、稳、准的原则,直至喉镜探测到患者的悬雍垂,并让喉镜前端超过悬雍垂位置,然后停止探入动作。此时,麻醉医生上抬喉镜就可以看到患者会厌部,喉镜朝会厌部移动,逐渐使患者的声门完全外露。

(三)导管介入

通过喉镜运用,患者声门完全外露状态下,此时麻醉医生右手正确握持气管导管,顺着喉镜右边的凹槽将导管缓慢、转动地伸入患者气管内。这一过程讲究一次性、正确、平稳,避免反复插管对患者造成危害。导管伸入到患者声门后一厘米左右位置时,此时迅速将气管导管内的导丝拔掉。导管导丝抽掉之后,继续推进导管,注意观察导管上刻度与患者牙齿之间的距离,距离间隙通常在22cm左右,导管推进到合适位置后,停止动作。开始确认导管位置的合理性,该阶段下需要患者将喉镜缓慢取出后,使用空闲的左手,对气管导管的气囊充气,充气量一般控制在6ml左右,待气管导管连接的设备显示位置精准后,按压复苏球囊为患者进行人工通气。同时,导管连接好麻醉机,对患者胸廓起伏状态进行观察,使用听诊器对患者上腹部进行监听,若患者上腹部出现气体通过或流水般声音,此时开始固定导管。

(四)导管固定

麻醉医生使用气管导管专用的牙垫,通过医用胶带将牙垫两侧固定翼与导管进行连接固定,然后再将导管稳定放置在患者的面颊上,以八字的方式将牙垫固定在患者的面颊。导管固定完毕后,对患者进行第二次人工通气,必要时呼吸机介入,辅助患者呼吸。待导管固定完毕后,基本上代表着整个气管导管全身麻醉环节结束,此时开始进入到最后的稳定性监测环节。但是,导管固定过程中,临床护士需要帮助麻醉医生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五)体征监测

临床上,气管插管麻醉后,并不代表疗程结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是最后一道环节,持续至患者麻醉后苏醒且身体恢复至生产水平。生命体征监测期间,护理人员主要是对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心跳、体温等进行常态化监测,记录好患者的身体状态。同时,护理人员与麻醉医生保持着实时联系,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状况,麻醉医生需要及时介入,避免患者出现意外情况。当病人清醒时,病人可以进行自主呼吸,且能维持病人的正常值水平,比如血氧饱和度达到正常值水平,即可将病人的气管导管拔除。在此之后病人意识恢复,病人的指令性动作也可以维持到正常水平,此时气管插管的麻醉效果已被代谢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