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衰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氧化应激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抗心衰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氧化应激功能的影响

郭会英

崇阳县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抗心衰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慢性心衰标准化治疗,观察组给予抗心衰方,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MWSLVMI)6MWT、血清NT-proBNPhs-CP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功能指标、NT-proBNPhs-CP降低(P0.05)6MWT延长(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抗心衰方联合慢性心衰标准化治疗可提高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分级及预后,其可能机制与提高内源性抗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减轻心肌氧化应激损伤、改善抗氧化能力、延缓心肌重塑有关。

关键词:抗心衰方;心力衰竭;氧化应激功能

引言

慢性心衰(CHF)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虽然西医治疗心衰的手段日趋丰富,但如何进一步降低CHF患者死亡率及再次住院率,改善生存质量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医药在治疗CHF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抗心衰方是江苏省名中医李七一教授的经验方,具有益气养阴,化痰祛瘀利水的功效。本团队前期研究显示抗心衰方对于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均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抗心衰方对CHF患者临床疗效、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试验、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抗心衰方潜在作用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于医院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非劣效性研究设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57.1~72.2岁,平均年龄(64.61±7.51)岁;平均体质指数(24.11±3.53)kg/m2;病程11~47个月,平均病程(21.51±3.33)个月;,而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56.2~71.4岁,平均年龄(64.47±7.55)岁;平均体质指数(24.03±3.51)kg/m2;病程9~44个月,平均病程(21.37±3.30)个月;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照组给予慢性心衰标准化治疗,观察组给予抗心衰方,具体如下:

抗心衰方,药物组成:黄芪30g,麦冬15g,山萸肉12g,海藻15g,生蒲黄10g,路路通30g,桂枝9g,每日1剂,浓煎200mL,早饭后1h温服(中药材由江苏省中医院中药房提供,煎药中心按既定工艺制备),定期电话随访。2组均连续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1)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室平均室壁应力(MWS),由2名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师检测。(2)6min步行试验(6MWT)嘱咐患者在45m长廊(地面平直)上往返步行,每3m做1个标记,测量6min内最大步行距离,重度心衰<150m,中度心衰150~450m,轻度心衰≥450m。(3)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晨起静脉血各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s-CRP、NT-proBNP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功能指标

治疗后,2组MWS、LVMI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x±s,n=50)

2.26MWT

治疗后,2组6MWT延长(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2组6MWT比较(x±s,n=50)

2.3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2组临床疗效比较(n=50)

2.4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

治疗后,2组NT-proBNP、hs-CRP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2组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比较(x±s,n=50)

3讨论

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当前对CHF的治疗策略已从单纯改善血流动力学观点聚焦到调整生物学的观点,治疗的核心在改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及利钠肽系统的紊乱,抑制心肌纤维化及延缓心肌重构,以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心主一身之气血,心气亏虚,则无法推动血液循行,导致脉道壅涩不通,瘀血内停。阴血互生,心血不充,加上CHF患者常常年纪较高,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原发病,这些疾病的病理基础多为阴虚,因此常兼有阴虚。又因津血同源,互相影响,津液难以运行,则停聚为痰,同时“血不利则为水”,因而造成水液代谢失常,血瘀、痰浊、水饮等标实之候相互搏结,促生顽疾。基于以上认识,确立益气滋阴,活血化瘀,化痰利水为治疗大法,创立抗心衰方。该方以黄芪为君药,补气益心,利水消肿;麦冬养阴生津、除烦安神,山茱萸味酸性温,补益肝肾,收敛耗散的心气,与麦冬同为臣药;生蒲黄行血祛瘀,利水消肿,路路通行气宽中,活血通络利水,海藻化痰软坚利水,三者共为佐药,三药主治厘然,兼治互助,倍增活血化痰利水之功;桂枝和营通阳,化气利水,为使药。全方虚实兼顾,补泻兼施,瘀、痰、水、气并治,共奏益气养阴,化痰祛瘀利水之效,甚合心衰的病机变化。诸多研究证据表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与心肌重构的进展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参与CHF的进展,是生物体促氧化与抗氧化之间平衡的打破,倾向于氧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因此,调节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可能作为CHF的一种治疗策略。SOD是机体的抗氧化酶,可清除氧自由基,有效反映心肌细胞对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抗心衰方可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改善体内抗氧化能力,从而调控CHF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心肌重构,保护心肌细胞。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抗心衰方治疗气阴两虚、痰瘀水停型CHF患者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水平及预后,且安全性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内源性抗氧化应激系统,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改善抗氧化能力,延缓心肌重构有关。

参考文献

[1]李雪靖,张慧玲,王晓丽等.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12):1472-1477+1482.

[2]刘秭慧,杨悦,燕文海.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2):144-148.

[3]匡丽萍,单春燕.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11):1656-1659.

[4]汪磊,陈炜.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调脾护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3):144-149.

[5]戚先伟,戴小华.调脾护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脾两虚型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12):2287-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