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与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与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王艺

身份证号码:61040419940815102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主要体现在环境、人员、制度等各方面。下面文章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与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字: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造价管理;造价控制

引言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造价控制可以将成本做到科学并有效节约,确保企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树立全新的形象,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约束和部分法律法规的限制,无法将工程造价工作潜在价值充分发挥,导致管理效果达不到预期。在此情况下,建筑单位必须结合市场变化趋势及现阶段发展需要,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逐一解决,运用信息技术对管理模式加以优化,加大整体监督力度,确保成本控制水平迈向高水平,为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推动。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造价方面一般会产生人材机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而这些费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还可将这部分费用视为工程造价的关键影响因素,若对上述因素的管控效果较差,容易对工程造价产生严重影响。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编制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案且有效实施,方可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避免成本浪费现象发生,降低整体建设成本。

2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2.1造价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造价管理人员作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对工程造价管理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然而部分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对新时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特点、要求、技能把握不清,自身素养与岗位工作要求存在差距,未能有效运用全过程造价控制模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使得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缓慢,且数据分析结果不够准确和全面,影响了造价管理的质量。此外,建筑企业没有定期对造价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教育,使得造价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认知,一味运用陈旧的工作模式,导致造价控制目标难以实现。

2.2造价管理模式不科学

目前,大部分建筑单位对施工图阶段投标预算工作较重视,对于施工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未能持续关注,存在造价管理工作不连贯的问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应从项目决策立项开始,贯穿于招标、施工现场管理、竣工结算等多个环节。若当中任意一个环节的造价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将直接给整个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许多建筑施工单位对图纸审图环节人员和时间投入不足,由于施工图图纸错误导致施工现场成本浪费现象屡有发生,此暴露出造价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的问题,说明造价管理模式没有抓住重点,影响到最终的管理效果。

2.3建筑工程造价监督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不仅关乎建筑工程建设质量,而且与建筑企业收益密切相关,因此政府主管部门提高了重视程度,而且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指导规范,以此加大工程造价管理力度,强化工程造价有效性。而在实际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若一味依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等加大造价管理力度,会导致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只能进行事后处理。相关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是工程造价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难以保障工程造价管理有效性和规范性。

3建筑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培养高素质造价管理人员

高素质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是保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条件,这需要建筑企业加大培训投入力度,针对造价管理人员开展常态化的培训,并系统性设计培训内容,同时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增强造价管理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度推动造价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首先,建筑企业应结合现状对造价管理人员开展培训,通过培训活动向造价管理人员普及业内的前沿技术和理念,并将造价控制融入实际案例,引导造价管理人员积极思考和分析,提高造价管理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建筑企业应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开展培训,如组织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通过为造价管理人员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激发造价管理人员参与培训、表达想法的热情,从而促使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最后,建筑企业应定期展开业务能力考核,通过定期考核造价管理人员培训效果,检验造价管理人才培养成效,并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案,以此打造一支综合能力强的工程造价管理队伍。

3.2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优化管理模式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信息水平如需要有效提升,建筑单位必须考虑结合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对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进行大力创新,走出固式管理模式的局限,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大胆探索科学与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建筑单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将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优化及增强。一方面,建筑单位应对日常造价管理工作手段及时更新,对建筑工程各环节的成本管理重点予以关注,重视建筑工程成本概算,重视设计阶段成本管理工作。对于投标阶段,造价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等方式对预算做到深入分析。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造价管理人员将各项预算管理视为具有系统化的整体,结合预算管理完成造价管理体系成功构建与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结合信息技术优势与网络发展特点,建立起具有系统性与高效性的信息交流平台,将行业之间传统沟通方式进行彻底转变,加强彼此沟通并确保各类信息共享速度加快,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力度加强与管理范围扩大。

3.3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监督水平

首先,从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来说,需要采取摸底排查的方式明确工程造价管理实际情况,全面深入分析所存在的问题,调整优化现行法律法规,提高监督强度,严格监管投资估算、竣工结算等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利用资金,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经济效益。然后,在建筑工程投资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主体责任制,大力整顿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市场,并且尽快清除缺乏资质和诚信的建筑企业。再者,建筑企业需要以自身收益目标为切入点,结合所积累的工程造价管理经验,同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监督机制,实现责任到人,将相关责任真正落实到建筑工程项目部工作人员身上,并且建立完善的奖惩考核制度,加强监督工程造价,有效保障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

3.5完善造价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保证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对造价管理内容进行整合和研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对市场情况进行科学监督。造价管理在融入市场化元素以后,政府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及时找到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各个因素,做好协调交流,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工程造价管理机制,保证工程施工中承包商、施工企业及设计单位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为工程建设稳定发展提供支持。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应按照法律要求,对工作行为有效约束,完善市场管理制度,避免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违法竞争或者恶意垄断,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建筑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建筑行业长效发展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质量的提升会对于建筑企业的综合发展带来有利的推动,会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和重要作用。合理控制好建筑企业的发展模式,合理运行好工程造价管理,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监督水平,共同探索工程造价的提升策略,促进建筑工程造价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付凌挺.论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要点构架[J].建材与装饰,2018(45).

[2]田宁.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要素与成本管控策略[J].房地产世界,2022(7):86-88.

[3]赵静媛.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建筑与预算,202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