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衰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老年心衰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陈万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长寿401220

心力衰竭属于各种心血管病发展的终末期。近些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心力衰竭属于心脏衰竭的缓慢发展进程,和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有研究指出: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再次入院率具有一定联系。老年患者常因为年龄、体重、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引发营养不良,若老年患者营养状态不佳,则会增加心脏代谢障碍,使患者疾病程度加重,引发不良预后。所以,临床中需要保证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筛查工具:(1)营养状况: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可以分成营养正常、营养风险以及营养不良。营养风险指的是可能会影响对疾病或者手术预后产生影响地风险因素,并不是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指的是营养摄入量少、吸收不良、营养素过度损耗引发的营养不良,但也可能是因为暴饮暴食或者营养素摄入量过多引发的营养过剩。大部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均会出现营养不足。(2)筛查工具:①传统营养筛查:传统营养筛查包括膳食评价、实验室检查、人体测量等。以上指标既可以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直观反映,又能够预测临床结局。经过膳食评价后,需要患者提供自己的饮食,但患者因为不同原因提供饮食情况不同,故该方法局限性较大。实验室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RP、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可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预测。血清白蛋白可以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价,但白蛋白计数高低和自身疾病具有一定联系,最新有研究发现:白蛋白水平和老年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具有一定联系。前白蛋白的半衰期较短,不容易受到其他蛋白的影响,能够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直观、快速反应,属于营养风险以及营养不良的主要预测指标,但其检测结果一般和患者自身疾病有关,故其临床意义需要综合所有因素进行考虑。CRP属于机体炎症状态的主要指标,人体饮食会改变CRP水平,和营养不良具有一定联系。人体通过测量体重指数、小腿围。体重指数可以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反应,特别是可以反应患者是否缺乏慢性营养状态。因为老年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因此,使用体重指数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反应,并不确定,所以,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判。②综合营养评估:传统营养筛查在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评价中具有一定局限性,目前更多研究数据表明综合营养评估可有效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综合营养评估工具较多,其中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主管全面评估、老年营养风险指数、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等。国外已经有研究表明:以上评估工具能够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反应。营养风险筛查2002中包括疾病状态、营养状况、年龄三个方面,可以评估住院患者的营养、确认其是否需要营养治疗以及评估疾病预后。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可以应用在老年人群的营养风险筛查方面,但该工具的可靠性以及实用性较差,所以,很少应用于评价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主管全面评价工具属于多维度的评估工具,其最初开发出来是应用在所有年龄段的,后来被证明是应用于老年患者中更加准确。该工具是从人的主观意识出发,并没有数字评分,对于干预以及后续研究来说不切实际。微信营养评估包括完整版以及简易版,两种版本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的评估并没有明显区别。MNA对于老年收缩期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的评估效果良好,其能够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有学者以MNA为基础,改良这一评估工具,形成了专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工具,其中加入了水钠潴留等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因素,可以更加准确的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老年营养风险指数是评价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的新兴方法,该方法是将患者的疾病状态和营养指数进行叠加,形成新的评价指标,并且营养风险指数越低,就表示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越低。通过以上评估工具,可以了解每个评估工具的优势以及劣势,为以后的营养评估打下坚实基础。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①一般状况: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储备功能越来越差,各个器官的功能明显减退,机体循环功能越来越弱,同时,心力衰竭患者的胃肠道中长时间发生缺血以及淤血情况,会释放致炎因子,降低蛋白质以及脂肪的释放,进而使消化系统发生异常,从而降低营养摄入量。还有研究发现:随着患者营养状况的降低,体重指数高的患者和体重指数低的患者相比,前者的营养状态以及功能状态更佳。有研究发现:补充蛋白质或者能量,可使患者营养不良或者营养风险有所改善,提升其体重,降低再入院率以及死亡率。②自身代谢:老年人群的特点包括基础代谢率低、能量消耗量降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群的身体技能会逐渐降低,心脏射血分数减退,消化道黏膜厚度变小,这都会对消化系统的分解代谢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量降低。营养不良患者的机体成分和自身代谢的提升具有密切联系。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肌肉质量、肌肉力量以及肌肉功能降低,严重影响了身体状况。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以通常会发生循环功能障碍,其心脏储备能力变差,心输出量减退,都会使脏器功能变差,进而使营养的摄取效率减退。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年龄较高,随着心输出量的降低,代谢率越来越低下,除此以外,心力衰竭患者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产生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则会升高机体代谢水平,进而加快能量消耗速度,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③合并基础性疾病:老年人群因为年龄高,会合并多种慢性病,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更是如此。慢性病会增加胃肠道淤血程度,使其蠕动效率降低,胆盐进入小肠的量变少,从而对营养状态产生影响。多种慢性病共存,会提升炎症反应发生率,而炎症程度增加,则会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形成恶性循环。全身炎症反应更是引发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老年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因为多病共存,年龄较大,大多数患者不原因活动,导致肌肉质量降低,使营养不良风险加重。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命质量密切相关,目前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现象比较普遍,临床中应该重点关注患者的营养状态,既要从疾病本身出发,又要和患者自身情况、代谢、合并症等情况相结合,确认营养不良因素,制定策略,改善营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