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途径

张昕,王浩铭

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

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

吉林 长春130000

摘要:为了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创新,而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小学生的价值观还未成型,兴趣、爱好、习惯等各方面都需要合理地引导,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于新课改要求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把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处理实际生活问题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引言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点不再是知识普及,而是通过理论知识与案例的结合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核心素养的内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教师理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特点,以及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实践

语文学科需要学生利用阅读加深文章理解,进而通过不断的练习锻炼其写作能力;数学学科需要学生深入挖掘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学会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源于实际生活,侧重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举止,因此需要更多的实践教育。即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实践学习与理论教育缺一不可。但是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来看,实践与理论两种教育方式缺乏必要的联系,导致课堂授课成效有限,部分教师无法将二者联合起来开展教学,脱节情况严重,使得部分学生仅是掌握了基础的理论常识,缺少实际应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空中楼阁”,教学成效有限。

2.2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脱节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道德修养、行为习惯、民族国家、自然社会、文化创新、法治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不难发现,这些内容均与社会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时过于重视对课内知识的讲解,导致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脱节,使学生难以感到所学内容的实践意义以及参考价值。

2.3教师教学形式单一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采用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流于说教,不能真正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产生影响。同时,即便很多教师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但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与学习兴趣,难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优化路径

3.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树立学生正确认识

教学目标的设立是优化创新的第一步,课程目标的设计应始终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并结合该学科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征制定动态化的教育目标,为后续目标的优化调整奠定有利基础。以统编版一年级上册“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为例,该单元讲解了紧急求救与自救的基本知识。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可设置三层教学目标:第一层,道德品质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生活,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第二层,提升学生自我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义务参与到家庭劳动;第三层,强化学生法制观念,普及、树立安全意识。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细化分配,教师可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工作。

3.2聚焦核心素养,构建课堂教学新生态

随着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形式,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呈现出了全新的局面。作为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初级阶段,是奠定基础的阶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采取合理的方式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其次,要加深对学生能力、情感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性的师生交往与互动局面,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情感基础。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一起学习知识、共同探索和研究,加深与学生的密切合作,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和接受教师,从而构建课堂教学新生态。

3.3实施多元指导,活跃课堂气氛

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应注意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元的指导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从多元视角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班规、班级文化等内容,为学生构建多元的学习情境,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领,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理念,不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更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班级墙面上张贴名人名言,在板报上书写好人好事,从点滴细节入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道法课“欢欢喜喜过新年”学习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全国各地人们在欢度春节的热闹场面,给学生营造欢乐祥和的气氛,教师再指导学生善于观察,通过观察视频中人们喜迎新年的表现,回想自己家乡、自己家庭过年的风俗习惯,鼓励学生在班级自主发言,讲述迎接新年的习俗,让学生体会到表达的乐趣,从而激活课堂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喜迎新年的祥和、喜庆,让学生逐步养成乐观向上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也就是培育了学生的德育核心素养。

3.4充分利用微课视频

教师可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开展教学活动,微课视频除帮助学生掌握所需的课本知识外,还能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的丰富知识。教师使用微课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课程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微课视频不同于其他教学方式,其具有短小精悍、快捷高效的特点。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要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及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确保视频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微课视频中适当添加教学案例,丰富视频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课程知识。微课视频的引入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方面的知识。

3.5明确主体对象

受到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应注意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围绕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眼光设计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同时也需要综合考量学生个人的能力,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问题,使得学生可自行解决各项问题,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与学习成就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及合作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全面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力度,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能灵活地将学科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意义,并自觉地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逐步提高道德修养,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莎莎.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52):132-136.

[2]袁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0)

[3]翁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