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外伤的急诊整形外科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9
/ 2

面部外伤的急诊整形外科治疗

王朝品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409900)

【摘要】目的:探究面部外伤的急诊整形外科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98例面部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行普通急诊清创缝合术,观察组进行急诊正性外科缝合术。对治疗干预后2组患者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及瘢痕美观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96%高于对照组83.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面部外伤患者来说,使用急诊整形外科治疗进行干预,可降低患者疼痛感,提高瘢痕美观程度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面部外伤;急诊正性;美观VACS评分;疼痛评分

面部暴露在外,很容易受到交通事故、抓伤、烫伤等导致损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自己的面部、四肢等美观程度也愈发关注[1]。一般来说,综合医院急诊手术并未配备外科面部整形手术器械,进而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不理想,甚至可能引发并发症[2]。近年来,整形手术技术日益成熟,尤其是对于面部损伤的患者来说,可以对患者伤口美观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本文则主要针对面部外伤急诊正性外科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报告下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符合伦理标准,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面部外伤患者,共计98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28-57岁,平均年龄(42.04±5.11)岁。观察组49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27-57岁,平年龄(42.12±5.09)岁。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清创缝合术。术者需清除血块、碎片、异物,处理失活组织。选择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伤口进行止血干预。伤口缝合采用逐层缝合方式,可使用6-0吸收线对患者真皮进行间歇性缝合。表皮缝合选择3-0普通缝线。完成缝合后,使用纱布进行创面包扎。术后3、5天进行换药。

观察组进行急诊整形外科缝合术。术者需先使用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使用生理盐水及3%双氧水对伤口碎片、血块、异物进行清洁,并处理失活组织。缝合伤口前,需进行局部麻醉,后进行止血、缝合处理。先进行真皮层缝合,使用6-0可吸收缝合性,后缝合表皮,使用5-0缝合线。控制针距为3-4mm,且应保证真空与创缘的距离<2mm。同时,术者需要注意患者双侧创缘结合情况,以此确保缝合后创口部位皮肤平整无张力。缝合后在伤口处均匀涂抹金霉素药膏,并使用吸水敷料对伤口进行覆盖。

1.3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使用VAS评分对患者创面疼痛情况进行评估,0分无痛,10分剧烈疼痛。

伤口瘢痕美观评分。使用VACS评分对患者伤口瘢痕美观情况进行评估,颜色正常0分,颜色晦暗无红色1分,颜色微红2分,颜色鲜红且伴毛细血管扩张3分。

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软件SPSS22.0。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检验用。以P<0.05表示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VAS及VACS评分

对照组VAS评分及VAC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VAC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VAS

VACS

对照组

49

4.16±1.42

1.63±0.35

观察组

49

2.02±0.19

0.55±0.13

t

-

10.456

20.248

P

-

<0.001

<0.001

2.2满意度

对照组满意度为83.67%,观察组满意度为97.96%。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49

17(34.69)

24(48.98)

8(16.33)

41(83.67)

观察组

49

20(40.82)

28(57.14)

1(2.04)

48(97.96)

-

-

-

-

5.995

P

-

-

-

-

0.014

3 讨论

日常生活中,颌面部较容易受伤,由于其部位较为特殊,受伤后患者容貌会受到影响,患者会承受较大心理负担。传统治疗方式就是基本的清创缝合。但由于患者组织损伤较大,机械、缝线不精细,缝合后瘢痕明显,存在影响创伤部位功能的可能性,易引发死腔,造成二次感染,并不利于患者恢复[3]。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自身外貌也愈发重视,但面部外伤常规缝合带来的后果容易对患者术后恢复及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基于此,医护人员在面部创伤处理过程中,需要在一般消毒缝合的基础上,提高对美观程度的考虑,使得患者的面部外观恢复正常并得到最大限度保证[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进行急诊整形外科治疗。这种治疗方式需要医生对整形美容原理有所了解,注意控制手术动作力度,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过多创伤,对皮肤进行细致的分层缝合,减少死腔。同时,在缝合线的选择方面需要尽量使用可吸收线,以此减少缝合刺激与排斥反应。术者同样需要提高对创伤污染程度的重视,做到清洁彻底,避免色素沉着,减少感染

[5]。可结合实际情况使用非破坏性线、小针线等,以此使得患者皮下组织张力有效降低,减少术后瘢痕组织形成。此外,实际缝合过程中,术者需要对位缝合伤口两侧,避免因错位带来的瘢痕增生、创缘脱位等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使用急诊整形外科治疗方式对面部外伤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可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其美观程度与满意度,利于患者恢复,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官剑,朱薛锋,游小恩.整形缝合联合瘢痕康复技术对面部外伤的综合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04):685-686.

[2]朱瑞超.面部外伤的急诊整形外科治疗及效果探究[J].系统医学,2021,6(01):19-21.

[3]张娟,裴蛟淼,魏思明,权鑫,宋保强,雷磊.应用整形外科技术Ⅰ期分区修复急诊面部外伤的治疗体会[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1,16(05):427-431.

[4]李娜.急诊儿童面部外伤的整形美容外科技术治疗[J].华夏医学,2021,34(01):148-151.

[5]朱燚剑.急诊美容缝合术与普通急诊清创缝合术治疗面部外伤患者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04):5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