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防护--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针刺伤防护--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刘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北京  101149

  1. 导致针刺伤的原因有哪些?

   (1)临床医务人员:临床上导致针扎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由于意外的穿刺损伤。① 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可能由于工作繁忙和时间限制,被针头、碎片和玻璃片等利器意外刺伤。② 也有可能是医务人员在就医过程中因未戴手套而被意外刺伤,这也是预防意识薄弱的表现。③ 医务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利器处理知识。

(2)普通人群:如果被刺伤的人是普通人,可能是因为在野外或进行某些操作时被意外刺伤,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

具体可导致针刺的情况有:① 丢弃用过的针头时;② 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③ 针头用完盖帽时;④ 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⑤ 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

2. 针刺伤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1)增加感染的机会。针刺后,局部皮肤可能会留下针孔。如果不对该区域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很容易增加细菌、病毒和其他致病微生物被感染的可能性;此外,如果用于穿刺皮肤的针头属于医用类型,没有彻底消毒,也可能导致针头上携带的病毒进入体内,从而导致传染病。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时面临各种职业危害,被各种受污染的针头刺伤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疾病,并可能造成致命后果。其中,HBV、HCV和HIV是最常见和最有害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分析了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由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HIV和HCV感染的概率分别为0.3%-0.5%和4%-10%, 在易感人群中,由HBV污染引起的针刺损伤后感染的概率为6%至30%。但他们因意外接种疫苗而感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乙型肝炎病毒(HBV)比HIV更具致病性。当针头受伤时,通常只有0.004ml的血液就足以感染乙肝病毒。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针头损伤发展为乙型肝炎的风险为1/5,任何时候发生针头损伤导致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为1/5000。此外,通过刺破的伤口进入体内的病原体会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任何刺破的创口都可能含有破伤风细菌。(2)心理危害医务人员在被刺伤后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有时会导致工作行为的改变,尤其是在被携带艾滋病毒的针头刺伤时。(3)血源性疾病的病原体从患者到工作人员和工作人员到患者是双向传播的。由于HBV的传染性很强,许多国家已经达成共识,限制携带HBV的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但各国对HCV和HIV阳性医护人员的看法仍然不一致。

3.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1)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加强业务培训,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不规则的操作。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充分做到自我保护,谨慎处理医疗废物,用过的针头分离后放在锐器盒中,用过的针头不要用手套回针帽,不要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禁止携带锐器在工作区走动,做比较危险的操作时要戴手套,锐器盒内容物避免过多,一般达到3/4不能再使用。(2)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3)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医疗垃圾应在卫生主管部门统一规定下在固定的场所进行焚毁。目前许多医院在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进一步分类处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势必增加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被刺伤的机会。如管理不严,让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则会对大众带来更大的危害。(4)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在针刺意外或黏膜接触病人血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可定期进行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4.针刺伤后如何处理?

   被针扎伤以后,要判断致伤的针是清洁的还是有污染的可能,同时要根据根据针具污染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具体如下:(1)被比较干净的针扎伤:大多数伤害都是身体上的,即使不治疗,也能很快治愈伤口;(2)被污染的针扎伤:① 长期暴露的针头:如果有污染的可能性,应在刺破针头后进行局部清创,特别是被动物粪便污染的针头,清创后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抗生素,减少破伤风菌和常见细菌的感染;② 可能接触到传染性疾病的针:例如,如果肝炎和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或间质液被这种针头刺破,应尽快挤出周围的血液,并用酒精、碘伏等药物涂抹伤口;③ 明确接触传染病的针头:如果有明确的艾滋病感染史,还需要及时注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以减少这些传染病的可能性。

  1. 针刺伤后需要打破伤风吗?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细菌引起的急性疾病,广泛存在于土壤、人类和动物粪便中,它可以通过受损的皮肤和粘膜(如伤口、骨折、烧伤,甚至木制或锈针伤口)侵入人体,并在伤口深处的缺氧环境中生长和繁殖,产生大量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破伤风杆菌病毒,引起系统性特定感染。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以预防破伤风。

  1. 针刺伤后需要做哪些检查?

(1)乙肝、丙肝和丁肝病毒抗体,或乙肝、丙肝和丁肝抗体测试的五项,可以确定是否有肝炎病毒感染以及针扎损伤前的感染类型,从而便于确定是否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2)梅毒抗体,虽然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但血液和体液也可以传播,它也是一种血液传播的性传播感染。(3)HIV抗体对病毒检测尤其重要,可以通过抽血立即进行检测。虽然无法确定是否有感染,但它可以用来确定一个人在被刺伤前是否有病毒感染问题,如果24小时内检测结果为阴性,2-6周后排除了其他感染途径,则出现阳性结果,表明与针刺损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