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7
/ 2

浅析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刘洋

实验林场第三幼儿园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摘要美术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大领域中艺术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绘画、水粉、剪纸、粘贴等方式展开艺术活动,丰富的内容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构建了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创造力是人们一种宝贵的能力,通过发散思维,充分想象,创作出一些富有设计感、新颖的作品。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美术课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是幼儿教师的重点教学内容。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创造力

创造创新能力是社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更是人们必备的一种精神。幼儿园教育是人们一生中的基础教育环节,想要保证儿童在启蒙时期拥有强大的创造力,需要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的时候,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创造新颖的学习内容,利用充满趣味性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想象,达成我们教育的目的,保证幼儿能力的形成。

一、构建生动情境,激发兴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思维较为活跃,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快速的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孩子们快速的展开知识内容的学习,达成教育目的。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如卡通人物、动画片或玩偶、小故事等内容进行导入,构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情境,快速的抓住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为创造力的教学做好良好的铺垫。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在幼儿教育中被应用起来,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内容,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构建一个情境,展开美术活动。如在进行《吹墨》的活动时,我们需要用到吸管、墨汁、颜料等,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他们感兴趣的卡通人物音频作为导入的部分,询问幼儿“小朋友们,用吸管吹一吹墨汁,便能构成一副画,你们可以做到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快速勾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并且作画的方式和以往也有些不同,可以保证孩子们快速的进入到知识内容中展开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保证后面活动的有效性。

二、丰富活动资源,提高创造力

幼儿阶段的美术活动和其他阶段的有所不同,由于教育群体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学活动中,要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活动道具,多种材料的投放可以快速的激发他们兴趣,引起他们的创造力。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的想法较为天马行空,教师不要太多的干涉他们,在一旁静静的观察他们,保证他们可以专注的进行游戏,还能延长他们的专注力。此外,在材料的投放上教师一定要注重安全,为孩子们做好一个安全保障。如在进行手工类的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低结构性的材料,如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快递盒、卫生纸卷筒、塑料瓶、易拉罐、硬纸板等内容,这些材料的投放接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可以拉进他们和美术活动之间的距离,并且此类材料灵活度较高,可以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利用快递箱制成一个大型的玩具摆设,或利用塑料瓶,加入彩泥、橡皮泥等物品,制成一个漂亮的花瓶,利用易拉罐、硬纸板等制作玩具小汽车等,这些都是展现孩子们创造力的内容。由于儿童的能力有限,因此在进行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让他们自己讲一讲做了什么东西,并有什么功能等。这样的方式特别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不仅能让他们充分的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还能加强语言表述的能力,保证美术活动的有效性。

三、尊重幼儿想法,展开自主活动

幼儿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逻辑,想要保证孩子们的能力得到稳定的提升,教师应当学会尊重幼儿的想法,不过多的干涉他们,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利用学具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建高质量的美术活动,达成我们的目的。幼儿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集体类的活动,如《百人画卷》活动。百人画卷活动的展开,需要多名幼儿,教师为其提供充足的材料,他们围绕这一个主题,在一张巨大的画卷上进行创作。这一教学手段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展开活动的时候,老师们可以预留一个主题,如正值春季,就留下“春天”的主题,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画卷上进行创作,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去过多的干涉他们,留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时间,让他们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没有外界信息的干涉,孩子们可以快速的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并将自己所想的内容用颜料、毛笔等物品呈现在画面上,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保证孩子们创造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合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创作的过程是漫长且艰难的,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的创作很大几率是不被认可和鼓励的,因此只有学生内心积极、充满希望,且不断地坚持才能最终形成创造的能力。对于幼儿而言,更是如此。幼儿喜欢被肯定和鼓励,在其创作之后,教师的认可和表扬能够让他们更加愉悦,进而喜欢上这件事,愿意不断地创作来获取教师的肯定。因而在教学时,教师要不吝惜对幼儿使用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幼儿的绘画兴趣,进而培养其创造力。例如,当幼儿完成绘画任务后,教师可对幼儿的奇思妙想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可使用“好漂亮啊”“真棒”“进步了哟”“太像了”“继续努力”等语言来使幼儿能够切实感受到肯定。而对于那些绘画作品差强人意、不认真绘画、不按要求的幼儿,教师也不可使用消极的语言对其进行批评和打击,这些语言有“你没听课吗”“你不会画吗”“你太差了”“看看别人的”等等。这些都会伤害幼儿的心灵,使其对绘画和创作产生恐惧和抵触,不利于其创作力的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在美术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创造力,需要老师不断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勾起好奇心,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快速的展开活动。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材料内容,给孩子们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他们的创作热情,不断地发散想象力,提升创造力,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贤明.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培育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65.

[2]杨景芝.直觉与造型——儿童美术活动探讨[J].美术研究,2020(03):66-68.

[3]霍泽黎.小班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J].幸福家庭,2021(15):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