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冯旭婷

阳江市江城区中洲街道西岸小学    529500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不单是教授学生学科知识,还要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压力接踵而至,心理承受力逐渐增加,而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性格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时刻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这样就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及对策 研究

一、引言

心理健康在小学生的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毕竟小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学习情绪非常重要,但是实际生活中,有部分小学生却没有,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心理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并没有引起重视。随着全面发展教育理念逐步的深入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之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提上了工作的议程,成为很多教师和班主任重视的问题。

二、当前小学心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1、缺乏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会产生厌学,而小学阶段兴趣又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本身存在的矛盾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于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1]

2、极端情绪的出现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情绪发展十分活跃,但是学生的情绪处理能力却还不够成熟,学校也缺少在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学生会在这个阶段面临各种各样的极端情绪,如果情绪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学生出现抑郁症,狂躁症,考试焦虑症以及强迫症等,这些极端情绪的出现也会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3、人际关系之间的不和谐

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外部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现阶段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也造成了人们人际关系直接的冷漠,但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不被学校和学生重视,因此这些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会造成学生在情感认知方面的障碍[2]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对策研究

1、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童年创造一个更为轻松活泼的环境,学校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联合家庭,通过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为学生营造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学校教师也要注重适当的为学生减轻升学压力,通过游戏课堂和改善教学策略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3]。在家庭方面,家长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以及和家长共同商量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亲子作业来帮助家长更好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比如家长和学生一起做手工,家长和学生一起观看影片并写观后感等等。只有家庭和学校二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够使得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得学生面对小学阶段的学业压力能够更好地应对,而且也能够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2、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能对这些不良情绪及时的进行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这些不良情绪的影响。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掌握一定的情绪调节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生学会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能够积极应对情绪方面的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集体活动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教师应该要多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集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集体活动,是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在班上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不善于和自己的同伴交流和互动。所以这个时候教师更有必要设计集体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活动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放松心情,得到心理健康的发展。

4、开展一对一心理健康交流

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学教师不仅仅是科任教师,同时还是知心姐姐,知心姐姐这个角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在学校教师要有一双灵敏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针对学生近期在学校所做出的各种与之前有差异性的行为。比如班上的某位学生,之前性格一直都是非常的积极向上,非常的开朗,但是这段时间,这位学生一直没有和自己的小伙伴参与课外活动。教师发现这位学生出现与之前比较反常的行为后,教师针对这位学生开展了一轮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在办公室教师首先和这位学生聊一聊一些开心的事情,聊一聊这位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可以快速的拉近教师与这位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放松对教师的戒备。随后教师就可以和学生沟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询问学生最近为何不开心,是不是生活上和学习上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在一对一的心理健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加信任自己,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建立师生沟通信任桥梁。

5、加强教师心理教育素质的培训

当前部分学校的心理教育教师很多都是非专业出身,更多的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也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较大的缺陷和不足,学校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配置相应的心理专职教师。此外,还要开设专业的心理辅导室,使学校心理教育能够规范化和科学化。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合情合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引导和干预,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将心理教育课程开展情况、学生的反馈意见纳入到课程评价之中,建立动态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关注,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改变教学理念,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并且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教学水平,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娜.初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20,(32):181-182.

[2]刘彩笼.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有效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6):70-72.

[3]成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