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3

医疗器械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杨飞

海宁市人民医院,浙江省嘉兴市314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段发展,医疗机构发展迅速,对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将有效地提高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方面的使用效益并降低使用成本。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疗器械的安全、高效、低故障等方面大大提升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医疗器械管理;系统设计;开发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也让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在创新和升级方面付出了较多努力。当前,在医院进行临床治疗时,使用先进前沿的医疗设备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医院在进行临床治疗工作的过程中,会面对较多种类的疾病,需要针对性地为患者进行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教学研究等。在此过程中,医疗设备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现有医疗器械设备对于医院自身的诊疗工作和临床工作尤为重要,但也会在实际开展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较多的不可控因素,部分医疗设备会由于人为操作不恰当、不规范出现医疗设备器械损坏的问题,也会让医疗器械设备的诊疗结果不够准确。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保证医疗器械自身实际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需要针对现有医院内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重视,改善有关不良的工作情况,让医疗器械的使用规范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进一步保障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效果。

1医疗器械管理现状的分析

1.1医疗器械的条码不够规范

从各个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的现状来看,条码技术在管理的过程中会被经常使用,不过医疗器械的条码目前还存在规范性较低的问题。其具体体现在,生产医疗器械的厂家有自己的条码编码体制和条码管理系统,负责销售医疗器械的销售商也有自己的条码编码体制和条码管理系统,当医疗器械到达医院之后,所采用的条码编码体制和条码管理系统又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医疗器械流通的环节中,条码管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医疗器械的科学化管理,也会阻碍其正常的流通。

1.2医疗器械条码化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绝大多数医院都采用了条码技术来管理医疗器械,但是医院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医疗器械条码管理的水平。在一些大型医疗器械的生产厂家或者是大型医院中,比如一些三甲医院,其采用的条码管理技术会更加先进一些,所以在医疗器械的条码管理方面就会有更高的水平。在一些小型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或者是小型医院中,比如三甲以下水平的医院,所采用的条码管理技术比较落后,甚至是没有采用该项技术来管理医疗器械,那么这些单位的医疗器械条码管理水平就会比较低。另外,有些种类的医疗器械会使用条码进行管理,但还有一些种类的医疗器械在被管理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使用条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医疗器械的相关单位对条码的重视度不足,在流通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督条码的规范性使用。在医院的所有医疗器械中,高值耗材的医疗器械都会采用条码技术,但是针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医疗设备,还有一些普通的手术器械而言,工作人员在管理的时候,很少会采用条码技术进行管理。由此可见,医疗器械的条码化管理水平差异还比较大。

1.3对医疗器械使用管理的安全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我国关于医疗器械产生的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而出现这类事件和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医疗器械设备的原材料以及设计等存在问题或不足。医院内部较常出现不良反应的医疗器械主要有输液器、呼吸机等。通常这两类医疗器械设备一旦发生问题,会耽误患者的治疗进度,严重时还会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影响。另外,输液器和呼吸机这类医疗器械的整体构造具有较高的复杂程度,对于大多数医院来说,没有针对性的安排专门的维修技术人员,也没有设立起专职负责维修此类医疗器械设备的部门,一旦发生医疗器械事故,或医疗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医院则会承担较多的责任和损失。同时,这也是由于医院内部在医疗器械的使用方面,缺少一定的安全意识造成的,因此,需要引起院方的重视。

1.4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操作章程不够全面完善

通常医院在对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方面会建立专项的制度要求,以此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因此,有关医院在内部管理制度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够完善、不够优秀等问题,需要引起院方的重视,提升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让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在使用医疗器械设备时,做到足够的精准、规范,符合其严格要求,以此来提升医疗器械设备自身的实际价值和有效性。但部分医院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章程的完善程度较差,部分医院内部会设立专项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但部分制度划分和落实得过于模糊,不够明确。因此,医院应该结合自身现有管理制度的具体情况,将各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责,以及大型医疗设备操作使用规程等进行优化和完善,让院内各层级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得到此类工作制度的有效约束和严格规范。另外,也存在部分医护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方面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和了解,对医疗器械基本的功能以及结构原理等,没有充分的认知,也会存在部分医院管理者所使用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不够恰当,医疗器械缺少专业的人才进行维护和管理,让医疗器械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而且随着现有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疗行业的进步,医疗机械设备的配置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医院内部对于专业型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引进工作并没有高度重视,使此类人才较为紧缺。

1.5创新力有待提高

医疗器械的产品创新面临着从一线需求、概念转化、投资风险论证、样机研发、产品试验、准入许可、应用推广等一整套复杂环节。需要从一线医疗工作者到医疗设备厂商、投资方等多方利益相关主体进行高效配合,形成医疗器械产业的完整创新生态。这一生态的健康程度和运行效率决定了医疗器械技术和产品创新的活跃程度。发达国家基于领先的医疗机构、技术积淀深厚的研发团队、程序成熟的许可机制、畅通高效的市场渠道,加之发育完善的金融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风险投资支持,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和应用闭环。相形之下,我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更未能建立起全产业链、体系化的创新生态。

2提升医疗器械安全使用预防管理质量水平的对策

2.1发展服务机构

推动面向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技术咨询、样机仿真、检验检测、标准支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知识产权服务,医疗机构和企业、高校院所形成责、权、利明晰的知识产权合作关系,并通过合同的优化设计把控和推动合作进程,阻断纠纷风险。通过技术咨询服务,为医疗和工程两大领域架起便捷沟通的桥梁,及时推动“医”与“工”快速融合。通过高效的样机仿真服务,大幅降低研发试验时间、节省研发成本,并为产品优化提供高价值参考。通过公共平台的检验检测和标准服务,加快医疗器械产品成熟过程和标准化推广。

2.2强化工作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

现有医疗器械设备对医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是仅仅依赖医疗器械设备而实现的,但也会提升其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有关风险。因此,为了使医疗器械可使用的寿命和周期得到延长,需要进一步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强化和调整,使其能够更加完善、有效,让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从根本上加强自身的医疗器械使用风险意识,让医疗器械能够发挥更好的使用价值,为医院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帮助。在使用医疗器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以安全为首要原则,以使用效率为第二原则,确保医疗器械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能够得到充分保障。所以,医院内部应该针对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工作进行强化和重视,尽快完善工作人员自身的法制意识培养体系建设工作。

2.3加强对安全性问题的预防工作水平

对于现代医院来说,在使用医疗器械时,不仅要保证其使用效率和规范程度,也要针对性地结合临床上常见的医疗器械安全问题或事故,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1)对防电击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在临床上,较为频繁使用的医疗设备大多是医用电子仪器。因此,对于防电击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大多数医疗电子仪器设备所使用的电压为220V,而对于人体来说,所有能够接触的安全用电为50V以下,一旦仪器出现电击问题,很可能对患者造成生命安全。通常引起出现电击问题主要是仪器漏电或者是通过分布电容产生的漏电。因此,医院应该在防电击问题上落实相关工作要求进行有效预防。(2)重视医院电气安全问题。对医院来说,属于一个庞大的用电场所,一旦发生电气安全问题,将会为医院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同时也会影响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基础治疗。因此,医院应该对缓解和减少供电紧张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干预。比如,注重防雷击、防电击以及不间断供电等方面的工作措施。(3)注重医院的医疗用气安全。现阶段的医疗气体使用也较为常见,比如,氮气、氧气、压缩空气等,一旦气体发生泄漏,也会产生医疗安全事故。因此,要避免在超过40℃的高温情况下,使用医疗气体,在储气瓶阀门的操作过程中,不要过于粗暴或急剧,使用易燃易爆气体时,要防止出现明火,在进行储气瓶的搬运或放置工作时,动作要尽量轻,并且对不同气体进行标记和管理时,应该做好分类,防止气体使用错误情况的出现。

2.4加强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规范性

医院内部在使用医疗器械设备时,也应该重点关注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相关工作。一般来说,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是由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负责的,但往往此类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同时也缺少院方的严格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让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工作的开展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医院也应该保证维修技术人员在维修和操作过程中,具有的规范化程度,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让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化,医疗设备操作程序化,使每个医疗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划分明确责任主体,使与医疗器械设备有关的相关工作内容都有人员对应进行负责,确保工作记录完整,让医疗器械在使用时具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升。

2.5提升产品质量

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向高质量层级提升,完善产业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关键零部件、元器件技术水平提高提供共性支持。充分应用互联网和软件技术加强企业知识工程服务,及时汇集行业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供培训和指导。通过行业技能大赛和评奖评优活动,激励企业进行员工技能和产品质量水平提升。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能够造福更多人民群众,也有助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使用一些医疗器械设备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其安全使用和严格管理,做好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和问题预防,让现有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越来越高,让医院在医疗器械管理方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李玉敏,等.中国医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报告.2023年6月第一版.2023,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顾云峰.5G技术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数字技术与应用,2023(040~001):13~15.

[3]魏玖长,洪海鸥,张康宁,等.健康医疗大数据治理赋能大健康产业升级.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3(002):18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