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这些常识“药”知道!

/ 2

安全用药,这些常识“药”知道!

刘益清1 , 李强2

1.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福建 厦门,361000

2.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门诊西药房  福建 厦门 ,36102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发生各种疾病的可能性,而药物治疗是改善各种疾病的重要措施,对人类身心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安全、合理的用药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药物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人们有必要提高对安全用药的重视程度,积极了解一些相关用药常识。

一、为什么有些药物需要首剂加倍

患者在首次应用某些药物时,其药物剂量通常是常规用药的2倍, 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为“首剂加倍”。这主要是由于任何药物均需要在人体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才能有效发挥其药效。大量临床研究提出,口服药通常需要在反复给药3-5个半衰期后才可使患者体内血药浓度保持平稳,即临床通常所需要的药物浓度,而对于某些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患者而言,首剂加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目前,部分抗菌药物在使用通常都需要首剂加倍,如磺胺类药物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的阿奇霉素、四环素类药物中的美满霉素、治疗厌氧菌感染的替硝唑等,均需要应用首剂加倍的给药方式,以此保证在病菌繁衍初期,药物能够快速、有效在患者血液中达到有效值,全面提高杀菌、抑菌效果,若患者首次应用药物时没有加倍,则无法使其血药浓度快速达到有效标准,继而为病菌的快速繁殖创造了机会,导致病情加重,延误治疗。再如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的半衰期通常为11小时,每天需要服用2次,若其首次应用药物时剂量加倍,其在服药11小时后血药浓度则可趋于稳定,达到消灭病原菌的作用,而若首次剂量不加倍,则通常需要在36小时后才可使患者血药浓度趋于稳态,病菌在此之前,可迅速繁殖,进而耽误了疾病的治疗。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药物在服用时还需根据患者实际健康状况以及疾病的类型来决定其是否需要进行首剂加倍,如替硝唑等药物若应用于在治疗腹腔感染等厌氧菌感染性疾病时,则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首剂加倍,以此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但若该药物应用于治疗阴道滴虫病等原虫感染性疾病时,则不需要进行首剂加倍。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药物、所有疾病的治疗均时候应用首剂加倍,因此,患者在采取首剂加倍的用药方式时,一定要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全面了解相关用法用量,明确其是否需要首剂加倍。

二、哪些药物不宜掰开或嚼碎

(一)肠溶制剂

一般来说,肠溶类药物表面通常会存在肠溶衣保护, 在患者服药2小时内通常不会发生崩解或溶解,能够有效降低药物对患者胃粘膜的刺激,提高部分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率,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满足药物性质以及临床治疗需求,避免胃酸对药物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绝大多数肠溶类药物均不宜掰开或嚼碎后服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药物均不可掰开服用,如在拜阿司匹林、艾司奥美拉唑镁、艾司奥美拉唑镁等肠溶片类药物中,需要进一步对其肠溶衣的设计进行判断,以此分析其是否能够掰开服用,通常情况下,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基于骨架结构设计肠溶衣的药物则不可进行掰开或咬碎,以免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而若是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等肠溶微球类的药物,则可掰开或溶于不含碳酸盐液体中服送。

(二)对口腔或胃粘膜有较强刺激的药物

助消化药胰酶以及缓泻药比沙可啶等有可能会对患者口腔及胃粘膜造成刺激,引起严重溃疡的药物通常应整片吞服,不可掰开或嚼碎服用,以免提高药物毒副作用,降低药物治疗效果,除此之外,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前2小时还应避免进食或饮用牛奶,停止应用抗酸药物。  

(三)缓释、控释制剂

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控释片主要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此剂型通常能够有效控制药效成分按照恒定速度释放,而掰开、咬碎会在极大程度上破坏药物原本的控释结构,进而导致药品长效作用消失,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物潜在毒副作用发生的风险,因此,控释类药物往往不可掰开或咬碎服用。而缓释类药物主要可分为缓释片以及缓释胶囊,其中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缓释片主要有多沙唑嗪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茶碱缓释片等,此剂型的药物主要依靠药物的缓释骨架达到缓慢发挥药效的作用,如果掰开或咬碎服用,则会导致药物结构受到破坏,进而导致患者在服药后药效会提前发作,并且还会提高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风险,因此,此剂型的药物通常不可掰开或咬碎服用,但也有部分药物在说明术中标注可对半掰开服用,如丙戊酸钠缓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但其不可咬碎或碾碎服用。而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缓释胶囊主要包括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此剂型的药物缓释作用也可分为外胶囊缓释和胶囊内容物缓释,对于外胶囊缓释药物,若拆开胶囊服用则会导致其失去缓释作用,对于胶囊内容物缓释类药物,其通常为微球或微丸结构,此类药品服用时可以拆开胶囊直接吞服内容物,但是不可咬碎或碾碎。

三、用水服药喝多少水有讲究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发生一些疾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病情,但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仅是简单地喝几口温开水将药片冲下去,还有部分患者为了图方便直接干咽,甚至把药嚼碎了吞下去,但实际上,在吃药时需不需要喝水、喝多少水都是有讲究的,若不慎用错了服药方法,极有可能会对药物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甚至有可能会提高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风险。一般来说,大多数药物在服用后会在小肠内被吸收,喝水可有效促进药物快速通过咽部和食道,最终进入胃内及肠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药物吸收,而且若在吃药时不喝水,极有可能会导致药物滞留于食管和胃中,长期如此会对其食管粘膜以及胃粘膜造成刺激,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症状,甚至胃穿孔,因此,患者在服药时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方式。一般建议,在服用大部分片剂和中药颗粒剂时,应饮用150-200ml 温水服送,而在服用胶囊类药物应饮用200-300ml 温开水服送,但由于胶囊软壳遇水后往往会变软,粘性提高,极易附着于人体食道壁上,因此,送服胶囊时要多喝些水,尤其是老年患者,其食管运动力较弱,应适量多喝水。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药物不需要通过饮水服送,如咀嚼片、口崩片等,其往往可直接被人体吸收,若饮水则有可能会降低药物治疗效果。

四、如何正确用药

若想有效保证应用的安全性,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学会正确的用药方法,严格遵循其安全用药原则:①选择正确的用药时间:一般来说,临床上常用药在一天内服药的时间分别在清晨、餐前、餐中、餐后、空腹和睡前,具体的还应根据患者所服用的药物类型、服用频次进行选择,若患者不按正确时间进行服药,则极有可能会降低药物治疗效果;②正确的剂量:任何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并且其相关说明书上均会标准合理的用药剂量,这个剂量能够在最大程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发作风险的同时,有效发挥药物治疗效果,因此,患者在服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及药物说明书进行服用,以免过多服用引起不良后果,剂量过少无法发挥药物治疗效果;③正确的药物:随着制药领域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可应用的药物琳琅满目,但当患者发生疾病后,一定要去专门正规的医疗机构购买,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免错服药物引起严重不良后果;④正确的给药途径:在服用相关药物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明确其正确使用方法、药物功效、禁忌症以及有可能会引起的不良症状,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给药途径进行应用。

除此之外, 患者还应提高自身对安全用药常识的掌握情况,在用药期间严格控制饮食,如在服用阿司匹林期、头孢等药物期间,应避免饮酒;在服用苦味健胃药期间不进食甜食;不将利尿剂与香蕉、橘子等食物同食;布洛芬不与可乐、咖啡同食;止泻药、抗生素等药物不与牛奶同食;应用钙片期间不进食菠菜;补充维生素C期间避免进食虾,以免药物与食物相克,加重患者临床症状或引起其他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总之,药物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联系,且其任何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及禁忌症,若用药不合理极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引起一系列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不利于其身心健康,而安全用药是避免这些不良症状发生的重要途径,因此,人们一定要积极掌握安全用药的相关常识,并在用药期间做好饮食管理,最大程度提高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