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何芸芳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999

摘要:目的:门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近一年本院门诊护理管理按时间先后先后作分组,前6个月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后6个月为实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工作模式。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并观察记录两组实验结果作报告。结果:经过不同模式下的管理后,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1例,占比2.17%,少于参照组的6例、13.04%,实验组病患对于护理的综合满意度(97.83%)高于参照组(84.78%)。结论:在医院门诊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较好,有效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且病患更满意。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关键词:门诊;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我科室开展了关于门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以下为本次探究的详细分析与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近一年本院门诊管理按时间先后先后作分组,前6个月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后6个月为实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工作模式。选取病患92例,男、女各47、45例,年龄在15-74岁之间,平均为(45.28±10.39)岁。将所有病患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实验组/参照组)各46例。两组护理人员无变动,入组各项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参照组:对医院内门诊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1.2.2实验组:对医院内门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工作模式

①建立新的风险管理专项工作小组。此小组全部成员均为工作经验丰富、从业五年以上的护士,人数5名。组长为拥有门诊管理经验12年的护士长来担任。对所有组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详细职责划分,明确工作内容与责任义务。管理小组成员根据科室内经验较少的护士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多套相应应急预案,便于年轻护士能够依据应急预案对紧急情况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在年轻护士的日常操作时,对应小组管理成员进行经验传授与不定期考核[1]②从三个维度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第一,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随时观测并记录,为患者进行安全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心理疑惑或负面情绪进行耐心、详尽的解答,多向患者介绍良好的治愈先例,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2];第二,用药风险管理:用药安全与规范是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护理人员严格遵照医嘱依从用药规范,依据病患病情对其进行规范到位的给药护理以及用药指导,完善患者用药流程并进行严格把关,针对病患日常不科学、不规范的用药习惯,进行耐心讲解与纠正,对患者进行规范用药,并做好患者用药记录,及时记录病患用药时间以及药量,纠正患者的不正确用药习惯,为病患植入科学用药的理念,做好用药风险管理[3]。第三,风险监测与预防。对患者加强各项检测指标的监护,护理人员通过面对面沟通以及知识科普的方式向患者普及科学健康生活的理念。忌食生冷硬辣刺激的食物,蛋白质摄取应充足。创造卫生、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每日定时进行环境消毒与开窗通风,保证门诊各房间内的自然空气流通;调节房间内温度、湿度的适宜,注意房内光线的良好,室内环境、物品妥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4]。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病情特点以及病患个人特点、目前心理状态,对病患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如一对一沟通交流,健康知识手册发放,组织院内健康知识宣传讲座,病友友好交流,相关健康视频滚动播放等等,强化患者安全意识[5]。③做好记录,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观测,调查护理的满意度,总结数据并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SPSS20.0数据处理并分析采用x2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风险事件发生与病患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根据对前后两组的实验观察记录并计算,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更少,仅有1例,少于参照组的6例,实验组病患对于护理的综合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具体详情见表2-1:

表2-1两组风险事件发生与满意度(n,%)

观察指标

实验组

参照组

x2

P

标本数

46

46

0.000

>0.05

风险事件

1(2.17%)

6(13.04%)

3.135

<0.05

综合满意度

非常满意

29(63.04%)

20(43.48%)

\

基本满意

16(34.78%)

19(41.30%)

不满意

2(4.35%)

7(15.22%)

总满意度

45(97.83%)

39(84.78%)

6.489

<0.05

3.结论

由本实验结果报告可见,经过一年不同模式下的管理,可观察到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1例,占比2.17%,少于参照组的6例、13.04%,实验组病患对于护理的综合满意度(97.83%)高于参照组(84.78%)。

由此可得:在医院门诊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较好,有效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且病患更满意。针对医院内门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在本院获得较为不错的管理效果,

此管理法效果显著,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建平.风险因素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对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的意义[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1):71-73.

[2]顾燕红.岗位量化考核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建立及实施对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的意义[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2):176-177.

[3]王毅.PDCA循环管理方式开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儿科门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22):3757-3758-3759-3760.

[4]徐萍,马彩萍,张嘉杰.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性风险管理在基层门诊护理管理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9(22):181-182.

[5]陈欢,田华茂.门诊走动式巡视风险因素预判管理法对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6):76-78+81.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8.2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