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血清质量控制方法特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临床实验室血清质量控制方法特点探讨

叶小燕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半截沟镇卫生院

摘要:国内医疗质量管理体制逐渐完善,血清样本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就能够使其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无论是在准确水平还是在稳定水平上都有显著的提高,进而使得我国的临床免疫检验事业能够不断进步,我国医疗界对各类疾病的诊断水平也能够有所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临床实验室血清质量控制方法特点。

关键词:实验室;血清;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1.3+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血液细胞检测的对象是血液,血液标本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决定了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血液的储存条件也会对血液标本质量产生影响,导致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在实际应用此项仪器时,应加强各环节的质控,对检验全程进行全面掌控,充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消除相关影响因素,进而确保血液标本质量合格,提高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临床实验室血清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临床实验室检测质量和结果准确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血清样本质量(溶血、脂血和黄疸等)控制是实验室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医疗科技发展成就卓越,对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度和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在实验室前质量控制中,样本血清质量是重要部分。过去常规的做法是检验医生肉眼判断血清质量,但是肉眼判断存在主观性强、工作量大和无法标准化等缺点。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失控和失误多发生在分析前,若加以防范,可显著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及检验质量。血清的质量对相关项目的检测有着直接影响,肉眼判断问题血清会使工作效率显著降低,同时易有人工误差产生。

近年来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很多应用场景,机器视觉技术都能够提供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血清质量检测就是其中之一。检验医生通常使用肉眼观察离心后的血清,根据颜色筛选出问题血清,根据这一原理搭建血清质量检测系统,使用机器视觉技术,赋予工业相机智能化功能,用工业相机代替肉眼做测量和判断。

2临床实验室血清质量控制方法特点探讨

血液检测是临床医学检验的一项基本工作,对诸多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具有应用广、涉及科室多等特点。临床实验室检验的质量控制分为测试前,测试中和测试后质量控制,每个阶段都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其中很多错误和失控大多发生在测试前,如果能尽量减少测试前的错误和失控,则能大大提高检验的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绝大多数医院都很重视检验的质量控制,并且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2.1检验之前:

第一,在采集和保存样本过程中,需要十分严谨地关注一系列指标包括采血时的姿势,采集的时间长短,以及止血带的使用时间长短等等,最后选择抗凝剂和稳定剂的标准也需要经过谨慎的制定。同时,如果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采集治疗或者激素类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就应当更加全面地关注采集标本的时间长短以及采集时体位的变化。采样时,采样人员应认真、完整地填写采样单,所列栏目应如实详细填写,不得省略、简化,不适用栏目应划“/”,不得空栏,并签上采样人姓名、采样单位负责人、被采样单位陪同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采样单一式三联,一联交受检单位作为采样凭证,另两联带回交检测中心。

第二,样本的送检过程进行控制。为保证将样本安全、及时送至检验室,防止样本被污染、意外丢失,或是因过度震荡出现破碎等情况,就应安排专业的、受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来输送样本。需注意的是,如果待检样本搁置了比较长的时间,就很有可能影响到检测结果,因此,如果不能及时送至待检处进行检测,就应将样本立即分离出来,并放入冰箱中保存[1]

第三,试剂的使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时,通常使用液体双试剂,当天如果没有将试剂用完,需将剩下的放入冰箱中保存,并尽快使用完。需注意的是,且不可出现新旧试剂混用的情况。

第四,在选择和使用免疫试剂和检测设备过程中,必须定期核对校准用于检验的设备和仪器,对国家规定的标准规范严格遵循,维持仪器的有效运行,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针对异常的检验结果,需要将记录工作做好,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等到核查、改进以后才可以正常使用。用于检验的试剂,需要具备齐全的生产厂家、有效期、产品批号等资料,由法定机构进行专业鉴定,同时保证外观完好无损。

2.2检验过程中

第一,待检血清的质量控制。采样数量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应满足统计学对采样的要求。样品应无溶血现象。分离好的血清应置于2~8℃低温保存,避免血清变质污染。变质的血清呈现浑浊的黄色,往往会发生凝集反应,致使含有较高抗体的血清在做血凝抑制试验时,会出现前面几孔凝集,又有点出现血细胞向周围弥漫,而后面几孔却出现血凝抑制的现象。经验不足时很难做出准确的判定。另外,血清若在几天内进行监测,可以放在2~8℃中保存,若未及时监测,则要放在-20℃左右的冰箱中保存,要避免反复冻融,避免蛋白质局部浓缩,这样才能保证血清质量。

第二,确保相关检验技术人员具备较为高超可靠的应用技术,本着严谨的检验态度开展检验工作。强化检验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的仪器维修和保养到位,避免因为仪器故障而产生的失误。恰当的选择需要使用的试剂并安全规范的使用。积极的强化对于项目质量的控制工作,合理调整检验仪器的参数等。

第三,确保待测标本和室内质控血清两者的基质保持相同,同时使其能够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下并且均匀,并且保证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在说明书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事先确定好靶值。

第四,加强室内的质量控制:若有质量问题出现,需要回顾性分析整个检验过程,将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列出来,记录处理过程;对试剂进行更换,校对、核查仪器,重新采样后再次进行检验,从而尽可能地减小检验结果产生的偏差。

第五,时间质控:临检中心将质控样本发放出来以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检验工作完成。统计分析结果,按照相关评价标准,对检验科的工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存在的问题找出,通过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不断提升检验水平[2]

2.3检验之后

在所有的检验步骤都完成后,应当对其结果作详细的审查,同时要妥善地保存结果和标本,以备不时之需,并且做好保存过程的记录。除此之外,还需要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第一,加强对采血护士的培训,选择合适的采血时间,采血护士需具备熟练的采血技术,选用合适的试管与注射器,采血前做好试管与注射器干燥性与清洁度的检查;第二,血液标本采集后最好立即送检,并确保在2h内完成检查,若无法及时送检,则应置于低温下(2~8℃)储存,并保证在24h内进行检测。第三,实验室应有专门的样品贮存场所,配备必要的存放样品的设备。样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贮存环境应安全,条件适宜,符合卫生要求。第四,分离后的血清,应冷冻或冷藏保存。一般情况下,在5d内检测的血清样品可放置于4℃的冰箱中冷藏保存,待检时间超过1周的,需-15℃以下低温冷冻保存。血清从低温冰箱取出后,经室温或37℃恒温均匀融解,待完全融解混匀后再用。解冻血清不宜反复冻融,反复冻融会使血清中的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变性,影响检测结果。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手段的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也有显著提升,而利用免疫检验也能够对临床治疗和诊断工作进行更好的指导。然而受检验操作、送检、采集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会使检验结果发生错误,导致检验质量降低。鉴于此,需严格落实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清检测质量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康君.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3):92-93.

[2]余锦红,陈远东,邹龙波,等.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6):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