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洛昔康片一致性评价处方工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3

美洛昔康片一致性评价处方工艺研究

1陈明文 ,2黄滔

1澳美制药(海南)有限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  570311

2海南景卓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省海口市  570311

【摘要】目的:美洛昔康片最先于1996年初在南非获得批准上市(用于治疗OA和RA),其后在欧盟陆续获上市。1996年1月,Movicox片剂在荷兰获得批准;1996年3月,口服制剂在希腊获得批准; 1996年4月,Mobbic在比利时批准;1996年9月,在法国上市,用于短期治疗骨关节炎和长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脊椎炎; 1996年10月,Movalis在西班牙获得批准,用于治疗疼痛和关节炎;1998年4月,在爱沙尼亚获得批准。2000年5月,美洛昔康在美国获批用于骨关节炎OA。2001年2月在日本获批用于治疗OA。2005年4月,美洛昔康获批用于治疗美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2007年2月,该药获批在美国市场用于青少年RA。2012年11月Movatec在巴西获批上市。

     本文在现有美洛昔康片生产处方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参比制剂的分析情况进行了产品的处方、工艺研究,并对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进行溶出曲线对比研究,确认二者的体外溶出行为相似且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一致,自制制剂稳定性良好,为该药申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学研究资料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美洛昔康片;一致性评价;处方工艺

前言

美洛昔康是一种新型的烯醇酰胺类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具有溶解性低、渗透性高的特点,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属于BCS2类药物 [1-3]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美洛昔康口服吸收良好,绝对生物利用度达 89%,具有疗效好、服用次数少、剂量小、胃肠道副作用小等特点[4]。其抗渗出性炎性反应的作用优于吡罗昔康、吲哚美辛等抗炎药物,抑制炎性疼痛作用与吡罗昔康相似,但维持时间优于吡罗昔康[5] 。由于美洛昔康水溶性差 [6] ,导致其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其溶出度密切相关,为了比较不同厂家生产的美洛昔康片剂的溶出度,根据 2015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溶出度测定第二法 [7] 对 5 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美洛昔康片剂进行了溶出度的测定。

美洛昔康水溶性差,按照生物药剂学分类为BCS2类。对于该类药物,溶出是药物吸收的限速步骤,可能会建立起较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因此研究该药物在多种介质下的溶出曲线具有重要意义[8]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美洛昔康片一致性评价的处方工艺筛选,筛选出最优处方;测定药物释放度。根据《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指导技术原则》[9],选用优化后的pH值7.4磷酸盐缓冲液和水作为介质考察来确定工艺的可行性。通过上述处方筛选与工艺制备的优化,并与市售品(商品名:MOBIC;规格:15mg)为参比制剂,对自制品与参比制剂进行了多条溶出曲线对比研究[10],溶出曲线的相似性采用相似因子的评价方法[11]。最终制剂成品各项指标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的质量要求。

1处方组成来源

参考FDA HIGHLIGHTS OF PRESCRIBING INFORMATION以及原研专利(专利号:US6869948B1[1])中胶囊剂处方用量信息,确定初始处方。

初始处方的确定

组成

比例(%

美洛昔康

8.33%

微晶纤维素

46.53%

乳糖

20.59%

枸橼酸钠

16.67%

聚维酮K30

3.00%

交联聚维酮

2.00%

硬脂酸镁

0.94%

胶态二氧化硅

1.94%

2、处方优化

2.1原料粒径的考察

美洛昔康为难溶性物料,属于BCSⅡ类药物,通常原料粒径分布会影响产品的溶出行为,因此考察不同粒径的原料对产品溶出行为的影响,从而确定原料粒径的控制范围,在原始处方基础上,分别考察原料药D90为7.0μm和9.2μm等不同粒径分布对制剂溶出度的影响。结果在水中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相似因子分别为59和78,均符合要求,考虑到API粒径测定结果波动性,综合确定API的粒径分布初步选择D90小于15μm。

2.2崩解剂用量的研究

在初始处方的基础上,分别考察崩解剂交联聚维酮用量为7.8%和9.0%,以样品在水中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的相似性为考察指标,结果显示交联聚维酮用量从7.8%增加到9.0%时,溶出速率均变快,但都与参比相似,故初步确定交联聚维酮用量在7.8%-9.0%之间,暂定7.8%为处方的基础值。

2.3pH值调节剂内外加对溶出曲线影响

枸橼酸钠作为pH值调节剂,根据专利(专利号:US6869948B1)Example 7中胶囊处方中的美洛昔康用量:枸橼酸钠的用量=7.5mg:15mg及逆向工程测定结果,确定枸橼酸钠用量与美洛昔康的用量比为2:1,现考察不同加入方式(全内加和内外加1:1)对产品的影响。以产品在水中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的相似性为考察指标,结果显示枸橼酸钠内外加与外加的方式对产品的溶出并无明显区别,考虑到生产的混合风险,故枸橼酸钠采用内加方式进行投料。

2.4粘合剂用量的研究

在初始处方的基础上,分别考察粘合剂聚维酮K30用量3.0%和5.8%,以样品在水中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的相似性为考察指标,结果显示聚维酮K30用量从3.0%增加到5.8%对溶出的影响并不明显,故初步确定聚维酮K30用量在3.0%-5.8%范围内均可察。

2.5处方的确定

经处方研究最终确定处方如下表:

成分

用量

作用

mg/

百分比

美洛昔康

15

8.33%

活性成分

微晶纤维素

74.6

41.44%

填充剂

乳糖

19.0

10.56%

填充剂

枸橼酸钠

30.0

16.67%

pH调节剂

聚维酮K30

4.5

2.50%

粘合剂

交联聚维酮XL

27

15.00%

崩解剂

硬脂酸镁

0.9

0.50%

润滑剂

胶态二氧化硅

9

5.00%

助流剂

3.工艺再开发

美洛昔康片原注册工艺采用湿法制粒工艺,且原料在湿热条件下稳定,本次处方变更也采用湿法制粒工艺。通过对制备工艺中每个步骤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了关键工艺参数,并通过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关键工艺参数范围。拟定的湿法制粒工艺流程为:湿法制粒→干燥→整粒→总混→压片。

3.1预混合时间考察

在确定处方的基础上,考察了在高效湿法制粒机中,采用低速搅拌状态下,混合5分钟、10分钟、15分钟时各取10个点样品,测定混合均匀度,结果显示:混合5min~15min时间的范围内,混合均匀度RSD 分别为1.7%、1.8%和2.6%,均小于5%,符合要求。为确保混合均匀,确定混合时间为10min。

3.2制粒时间考察

在确定处方基础上,分别考察制粒时间为60S、120S、150S和180S,其他工艺参数不变,以样品在水和pH7.4磷酸盐缓冲液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的相似性为考察指标。结果显示:样品在60S-180S制粒时间内,随着制粒时间的延长,溶出速率逐渐降低,在制粒时间120S、150S、180S时与参比溶出行为最为相似,故将目标制粒时间定为150S,即2.5min。

3.3干燥后颗粒水分考察

水分会影响片剂的溶出度,故需要在干燥阶段控制颗粒水分,原注册工艺水分控制规定低于3%。在采用放大批样品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过程中发现,当片剂水分超过9%时,溶出曲线在前10min及15min取样点与0天相比会下降约10%左右。为了控制成品质量,结合原注册工艺对水分的控制,确定干燥颗粒的干燥失重控制低于3%。

3.4整粒目数考察

颗粒粒径的分布有可能会影响样品的溶出,分别考察干燥颗粒通过24目、40目和80目筛网考察。以样品在pH1.2转6.8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的相似性为考察指标。结果显示:干燥后整粒筛网目数在24目或40目对溶出结果几乎没有影响,过80目后溶出较参比和过24目、40目自制品均偏快。为保证颗粒的均匀度以及更好地分散胶态二氧化硅,减少粉尘的产生,将整粒目数定在40目。对于少量因硬度较大颗粒无法通过40目筛网的,采用18目快速整粒机整粒。

3.5总混时间考察

在确定处方基础上,分别考察总混时间为5min、10min、15min,其他工艺参数等不变,以颗粒混合均匀度为考察指标。结果显示: 考察总混时间5min、10min、15min总混颗粒混合均匀度均值在标示量95.0%~105.0%之间;所有单值均在标示量±10%之间;RSD<5.0%;均在标准范围内,总混颗粒的含量均匀度良好,为确保混合均匀,确定混合时间为10min。

3.6压片机压片速度考察

在确定处方基础上,分别考察压片速度12万片/小时和16万片/小时,以片重差异为考察指标。结果显示: 压片机的转速在16万片/小时以内,片重差异无显著影响。结合生产常用压片机转速,规定压片机的转速可接受范围为10-16万片/小时。

3.7压片硬度考察

片剂的硬度有可能影响产品的溶出度,分别考察硬度为5-6kg和9-10kg,其他处方变量、工艺参数等不变,以样品在pH7.4磷酸盐缓冲液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的相似性为考察指标。结果显示样品硬度5-6kg与9-10kg时溶出曲线相似因子均与参比制剂相似,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综合考虑确定本品硬度范围为6-9kg。

4.工艺的确定

(1)粉碎过筛:枸橼酸钠粉碎过80目筛;乳糖过80目筛;硬脂酸镁过40目筛。

(2)配制粘合剂:将称量好的聚维酮K30加入到处方量的纯化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3)制粒: 将称取好的乳糖、美洛昔康、枸橼酸钠、微晶纤维素加入混合制粒机中低速混合10min;加入聚维酮K30水溶液,制粒2.5min。

(4) 干燥、整粒:将制粒好的湿颗粒,在60±5℃下干燥至干燥失重小于3.0%,将约1/3的干颗粒与称量好的胶态二氧化硅简单混合后过40目筛,剩余的干颗粒直接过40目筛,未能过筛颗粒采用快速整粒机18目筛整粒。

(5)总混:取整粒后的颗粒,加入三维运动混合机中,再加入交联聚维酮和硬脂酸镁,混合10分钟。

(6) 压片:根据中间体含量计算片重,压片。

(7)铝塑:将检测合格的素片置铝塑包装机上,按操作规程进行铝塑包装。

5.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多介质溶出曲线结果对比

最终确定的处方工艺制备样品,并和参比制剂对比多介质中的溶出曲线,结果显示自制制剂(批号:17122501、17122502、17122601;规格:15mg)和参比制剂(批号:744277;规格:15mg)在水、pH1.2、pH4.0和pH7.4中的溶出曲线均相似、拟合较好。

6.结论

以溶出曲线为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参比制剂的处方组成,在现有产品处方的基础上,筛选原料药粒径、崩解剂用量、pH值调节剂用量及加入方式、粘合剂用量,确定了产品处方。通过对预混时间、制粒时间、干燥后颗粒水分、整粒筛网目数、总混时间、压片机压片速度。压片硬度等参数进行研究,确定出可用于一致性评价的美洛昔康片生产工艺。

【参考文献】

[1] 王平, 顾振纶. 新型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0, 19(6): 499-501.

[2] 贺立中. 新型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1, 17(6):365-368.

[3] PAREKH V J, 王盈. 美洛昔康自纳米乳化颗粒的研制[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7, 48(3): 433-433.

[4] 芦忠敏. 美洛昔康片处方中辅料的筛选[J]. 中国医学工程, 2011, 6(19): 142-143.

[5] 隋鹏, 陆洋. 美洛昔康片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的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11(34): 114-115.

[6] 杨汉初, 陈晓冰. 美洛昔康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0, 20(3): 143-144..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 年版(四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846.

[8] 隋鹏, 陆洋. 美洛昔康片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的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 2018, 12(11): 114-115.

[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EB/ OL].2015-02-05.http:/ /www.nmpa.gov.cn/ WS04/ CL2138/300001.html.

[10] 张启明,谢沐风,宁保明,等.采用多条溶出曲线评价口服固体制剂的内在质量[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12):946-950,955.

[11]谢沐风.溶出曲线相似性的评价方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4):30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