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研究

岳学超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红河弥勒供电局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 652300

【摘要】线损是供电企业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是各供电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配电网节能降损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接着通过研究现有的线损管理方法和降损规划,以点代面地反映出当前供电企业在线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找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通过对于节能降损的效益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节能降损的重要性和开展此项工作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降损 经济运行 经济效益

一、术语及缩略语定义

线损: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在电能传输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电能损耗,是电力网综合电能损耗的统称,包括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

理论线损是根据供电设备的参数和电力网当时的运行方式、潮流分布以及负荷情况,通过线损理论计算得出的线损(理论损耗)。

技术线损是指电能传送过程中,电力网各元件(传输介质)由于固有的物理特性不可避免地发生电能损耗,这部分客观存在的损耗称之为技术线损。

管理线损:主要指营销专业业务过程不规范或缺陷造成的不明损耗(如: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损失、电网元件漏电和故障损失、营业中抄核收差错损失、计量表计误差与故障损失)。

线损率: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电量占供电量的比率。衡量电网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它综合反映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技术经济水平。

二、线损异常原因

2.1  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超供电半径线路较多,线路空间距离超长,迂回和卡脖子线路供电现象较多,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多而散,配变供电点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主配电架空导线截面选择与载荷量不匹配。

2.2  供电设备陈旧老化,损耗严重

主要表现在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使用,早期农村架设的10线路的线径较细,线路截面小,载流量大,超过截面应载流量,线路损耗较为严重。

2.3  配电变压器的负荷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大。农闲季节白天用电负荷小,经常轻载或空载运行,晚间则负荷较大农忙季节时,白天负荷大,晚间经常轻载或空载。另外,还存在着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现象。

2.4无功补偿配置不合理

部分线路、台区配置无功补偿不合理,或者没有配置无功补偿,农网线路及农网负荷均为自然功率因数,一般在0.5—0.7 之间。无功负荷在线路上的电流不仅造成电压损失,影响了电压质量,而且造成了电能损耗。如果功率因数能从0.6提高到0.8,可以使线路损耗减少30%左右。

2.5 管理上的损耗

主要表现在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损耗,抄表核收的差错损失,基础档案信息错误,用户表计的使用和更换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电能损失,农村临时性季节电能表管理不严,存在无表用电以及其他的不明损耗。

三、线损管理降损措施

3.1技术降损

改造不合理的线路布局,消除近电远供,迂回倒送现象,减少迂回线路,缩短线路长度。对运行时间长、线径细、损耗高的线路更换大截面的导线。

更新高损主变,使用节能型主变。主变应按经济运行曲线运行,配有两台主变的要根据负荷情况投运一台或两台主变,并适时并、解裂运行,有载调压的主变,要适时调整电压,使电压经常保持在合格的范围内。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对线损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编制年度降损的技术措施和具体项目计划,分别纳入技改、大修等计划中安排实施。加强设备负荷管理、分析,定期开展低电压、重过载或轻载设备、三相负荷不平衡台区治理。

3.2管理降损

管理线损按照“同期统计、分级管控、动态监测、分析考核”,建立管理线损统计监测、异常分析及闭环处置工作体系。健全线损管理网络,并建立线损管理责任制,在制度中明确职能科室和生产单位之间的分工,不断完善线损承包考核制度,使线损率指标与全公司职工工作质量挂钩。

严格抄核收管理,规范电费抄核收作业。统一抄表例日为每月1日零点,消除供、售电量抄表时间差,避免抄表不同期导致的线损率波动。

强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管理和质量跟踪。定期开展电能表周期检验完成率、计量故障差错率和电能计量准确率等指标统计,及时发现计量装置缺陷和差错故障,并在规定时限内规范处理,确保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稳定可靠运行。

加强用电检查和营业普查。建立线损异常分析与用电检查工作的常态联动机制,提高用电稽查人员检查、发现、处理违章用电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跑冒滴漏”。

加强营配基础档案的一致性管理。明确站线变户关系等基础档案的管理要求、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动态更新与同步机制,确保线损“四分”基础档案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3运行降损

使用自然调整法提高变压器功率因数,降低台区线损。尽量减小变压器的浮装容量,减少大马拉小车现象,调整负荷,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空载运行的设备。

加强无功运行管理。开展变压器和配电线路功率因数合格率统计分析,充分利用无功补偿容量,提高受电端功率因数,合理调整电压水平,降低运行损耗。

合理安排检修,及时清除线路障碍,尽量缩短检修时间,提高检修质量。充分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制定出各变电站主变的经济运行曲线,使各变电站主变保持最佳或接近最佳运行状态,保证主变的经济运行。

实现无功功率就地平衡,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强化地方电厂发电机送出的无功功率和通过线路、变压器传输的无功功率的管理,使线损大大降低,并且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

升参考文献

【1】原固均.县供电企业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P167——197,2000

【2】刘丙江.线损管理与节约用电.北京∶中国水力出版社,2005

【3】姜宁,王春宁,董其国.线损与节电技术问答.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虞忠平主编.电力网电能损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

【5】齐义禄主编.节能降损技术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