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模式探究

刘涛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六中学 718600

摘要: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单元化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渗透于课程教学中,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体验和感知,不断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单元化教学脱离了传统的课本讲授的主导性,也不再强调美术练习的重要性,而是注重引导与启发,在教师的引领下使学生步入一定的美术情境,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在自我体验中发现美、探索美,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接受艺术的熏陶,在不断的探究中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单元化教学法是课程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发展,是一种更先进、更具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单元化教学模式强调对知识的整合和再处理,有助于将零散的知识点体系化、难度阶梯化,教师开展教学时就能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展开高效学习,因此,将大单元教学应用于美术学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模式

引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善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突出课程综合,重视艺术体验,单元主题的课程设计能有机融入与美术相关的姊妹艺术的内容,有效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为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服务,注重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单元化教学概述及优势

单元化教学,是指以某一主题或是将教材、活动划分为完整单元进行整体开发、设计的教学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单元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美术单元化教学中,教师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并结合当地情况和教学条件确定美术研究性主题和单元计划,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与活动形式,利用多个课时完成一个教学专题,使每节课之间具备一定的连贯性、持续性,从而达成整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时增加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积极主动研究美术课程,更深入地探索多种材料和实践方法,自主愉悦地完成美术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态度。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养不断提升,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

二、美术学科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由此可见,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既包括造型、设计和创意技能的培养,也包括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在实际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的线条、明暗、色彩和材料创作出美术视觉造型,还要指导学生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工艺设计提升自己对美术的整体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模式分析

(一)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做好课时的详细划分,条理清晰地落实好教学计划,切实保证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中都能收获相应的知识。设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时,既要关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又要关注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等能力的发展,确保教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产品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分为描绘产品和设计产品两部分内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感受产品的形状及其中蕴含的美感。2.结合产品具体特点,学习物体透视的现象和规律。3.结合所学知识描绘生活中接触到的某一个产品。4.运用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产品。教师要在上述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设计每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保证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艺术美的文化和美景的熏陶下,实现美术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从导入、活动、实施、到评价再到课后拓展,把握好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知识与能力的梯度关联,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紧密地与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环节设计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探究权、质疑权、给学生思考时间与过程的权利。每个环节都是否精心设计了问题,在于每个环节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争辩性、探究性,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不知疲倦地、聚精会神地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本单元的教学,以学生参观游览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工艺紫砂壶和惠山泥人的艺术特色、制作方法,体会泥塑艺术的文化内涵。此外,学生还围绕寻找蓝印花布和风筝的艺术美这一学习任务,分小组探究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文化美、图案美、色彩美以及工艺美,了解并感受其他区域的地方文化特色。最后,以民间艺术我传承为主题展开研讨,就如何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这一话题,个人或小组学生结合单元主题课程的学习大胆、率真地表达个性化观点。这是学生情感的升华,是向本土、地方文化的致敬,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分组赏析、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主动参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能力

(三)关注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学生的本课表现,做到具体而又有代表性,有正面引导的作用能鼓励认可学生的学习行为。建立成长档案,包括课堂作业、课后自己喜欢表现的作业,画展观后的感受、思考。校外学习的记录资料。这样的档案能让学生清晰地感受自己的成长收获。

结束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育不应只注重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对学生美术思维和情感的培养。开展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转变单课教学思维,开发设计主题单元课程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国家、社会越来越重视美术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当代美术教师应与时俱进,开展有效教学,实现有意义的教学,逐步增强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审美观察能力和创作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席宏光.初中美术“色彩风景画”单元化教学策略刍议[J].新课程研究,2022(22):122-125.

[2]辛正斌.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在初中大单元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流行色,2022(03):8-10.

[3]唐宇.基于初中美术教材的模块整合与单元化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