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检测及裂缝修复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检测及裂缝修复探析

崔世豪

武汉洪东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检测及裂缝修复是指对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进行安全性鉴定、检测和评估,并对存在裂缝的结构进行修复处理的过程。在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是指建筑物的基础、承重构件、屋面等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出现裂缝,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进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检测及裂缝修复非常必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安全鉴定;裂缝修复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项目需要进行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检测,这就需要针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本文在分析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常见的修复方案。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种类型的建筑项目也层出不穷。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检测以及裂缝修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1.工程实例分析

某高层建筑工程为四层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38.2m,建筑总长度为81.4m,建筑宽度为56.5m,建筑总高度为52.8m。该项目于2015年11月竣工。在竣工验收之后,工作人员对该工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工作。其中包括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钢筋配置检测、混凝土裂缝调查等。通过对这些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知,该项目整体施工质量良好,使用性能良好。经过相关实践经验的总结可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性鉴定检测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作,需要施工单位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例如在混凝土结构检测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配置进行全面检测,检查钢筋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此外还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抗压强度测试,以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检测过程中,需要针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这是十分必要的。在混凝土结构中,如果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合理,就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从而引发裂缝。另外,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也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为了追求工期以及施工成本,在混凝土的配比以及浇筑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一些低质量、低成本的材料。这些材料中很有可能会含有一些杂质、砂子、石子等。这些材料在配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离析现象,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另外,如果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环境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混凝土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就很容易产生裂缝问题。此外,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建筑工程项目所采用的模板是否牢固、施工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浇筑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当操作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出现裂缝问题。

3.检测的内容和方法

(一)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采用回弹法对构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使用回弹仪来检测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对于柱、梁、板等非承重结构,使用回弹法进行检测;对于承重结构,使用回弹法进行检测。(二)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一般采用超声波检测仪来完成。在检测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碳化深度超过设计标准要求,则需要在裂缝两侧设置超声波探测仪,并对混凝土碳化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混凝土碳化深度未超过设计标准要求,则说明该部位没有出现裂缝问题。(三)钢筋配置情况的检测一般采用钢筋检测仪来完成。在钢筋检测仪上设置一个探头,然后在构件上测量出钢筋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分布情况进行记录。(四)结构变形检测方法在房屋整体变形检测过程中,可以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将其测量结果与图纸进行对照,判断建筑是否存在倾斜情况。在构件变形检测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钢卷尺、吊线锤等工具测量构件的长度和宽度。

4.检测的结果与分析

在检测过程中,主要对房屋主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钢构件等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房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mm,钢结构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为2.5MPa。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该房屋主体结构的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及保护层厚度相关。由于受现场条件限制,无法对该房屋的楼板厚度进行检测。通过对该房屋楼板厚度的检测可以看出,该房屋楼板的厚度为3.5mm,与设计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检测过程中,还发现了该房屋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房屋施工时未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控制,导致沉降不均匀现象较为严重,并影响到了房屋使用功能。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应当对该房屋进行沉降观测,但由于现场条件限制,无法进行。通过对这些裂缝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该房屋存在严重裂缝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梁柱节点位置以及梁底、圈梁部位等。因此,从结构角度出发对该房屋的安全性进行鉴定评估。

5.裂缝修复方案

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修复方案:(一)表面涂抹修复方案。通常情况下,裂缝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检测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这种裂缝修复方案也是常用的。在进行裂缝修复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首先,需要用干净的毛刷将混凝土表面存在的灰尘等杂质清理干净;其次,使用水溶液将混凝土表面的油污清洗干净。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以免出现开裂情况。(二)填充修补方案。这种修复方案主要是对混凝土内部存在的缝隙进行填补。在进行修补时,可以使用环氧树脂和水泥砂浆等材料,将其填充到混凝土裂缝中。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保证填充材料和混凝土具有较强的粘结性和流动性。这一修复方案主要是对裂缝进行处理后,采用专业设备将灌浆材料灌注到裂缝中。(三)结构加固方案。在进行裂缝修复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裂缝进行加固处理,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承受较大荷载的情况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检测以及裂缝修复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分析主体结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修复方案,这样才能够确保修复方案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一旦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出现时,需要及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检测以及裂缝修复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栋.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主体结构检测分析[J].安徽建筑,2022,29(12):176-177.

[2]魏锴.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检测及裂缝修复[J].安徽建筑,2022,29(09):158-159.

[3]孙俊.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2(10):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