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2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威海市锦华小学徐晓

【教学目标】

1借助预习单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黯、锻、炼”等生字。

2.读通读顺全文,了解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查阅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和毛泽东及毛岸英的事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会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以及毛泽东和毛岸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任务

创设情境:红领巾广播站这个星期要举行“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的系列活动,现向大家征集感人的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肩负时代责任”是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今天我们要走近的人物是毛泽东。这节课,我们继续追寻先人的足迹,穿越时空,感悟他们的伟大形象。

二、人物“追忆”

1.一位领袖

你对毛泽东有哪些了解?简单说说。(板书“伟人”)

2.一位诗人

出示毛泽东的诗词,学生填词。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他还是一位豪情万丈、文采飞扬的大诗人。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

2.一位父亲

你知道吗,毛泽东除了领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板书:父亲)

任务: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内心,了解毛泽东不为人知的一面。(板书:内心 )

三、人物“追寻”

1.题目理解。

齐读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师,谁能接下一句?

    学生接下句: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的意思是用马皮裹着战死之人尸体。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2.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这是预习单中读音出错较多的词语:黯然  锻炼  踌躇  眷恋  安葬  拟定  参谋  奔赴  。谁再来读一读?

理解意思:  踌躇  眷恋 是什么意思?你是用哪种方法知道的?

3.了解抗美援朝战争。

毛岸英为什么会牺牲并安葬在朝鲜?课前我们已经布置了查阅资料的任务,谁介绍一下时代背景?

4.理清故事内容

课文分为两部分。接下来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课后第一题)

5.穿越时空,感受丧子之痛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951年1月2日的那一天。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卧室桌前。

出示: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

谁来读一下电报?

彭德怀司令戎马一生,在战场上不知道拟定过多少电报,但这一次,他反反复复草拟了一两个小时才写下了这100个字。为什么?

你知道吗?这封电报发出的日期是1950年11月25日。两个月后,周恩来总理才将它放在主席桌子上。为什么?

此时此刻,年近花甲的毛主席看到爱子岸英牺牲的电报,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想到哪些词语?

生:悲痛欲绝  痛苦不已  肝肠寸断 

可是全文没有出现一个这样的词语。那作者是怎样表现主席内心的悲痛的呢?

生:细节描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板书: 动作 语言 心理 神态)

小组合作学习:细节最能打动人心。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主席的悲痛心情。请你再读课文第一部分,一边默读,一边划出能体现主席心情悲痛的细节描写的句子或关键词,想一想他的内心在想什么?在旁边批注你的感受。同桌互相交流。

用上这样的句式:我画的是(      )这一句,这是对毛主席的(      )描写,从这个细节我感受到了(       ),他的内心可能在想(       )。

生交流。

预设生:从见到这份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师: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他仿佛看到……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他仿佛听到……

师:齐读——从见到这份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预设生:“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缩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师:人面对重大的打击时,都会不敢相信一切是真的。“喃喃”是低声说话,更是痛苦地呼唤,谁来读这个句子?

生读。

谁能找出这段话中简要介绍毛岸英生平的句子读一读。

是的,仅仅57个字,两句话,让我对一次次分离,一次次相聚充满了好奇,于是我看了一些有关毛岸英的书籍(出示图片和文字身世坎坷,聚少离多,毛主席怎能不伤心啊。

更何况岸英已经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第六位亲人了,他们分别是(出示图片)这是一种怎样肝肠寸断的痛啊,齐读这段话。

6.人物明信片

读到这里,你又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毛泽东?

师:是呀,了解了毛泽东作为一位普通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四、故事剧场

    这篇文章是根据历史进行的的文学作品再创作,通过描写主席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把人物内心的悲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感觉作者晓年仿佛就在现场。但是主席当时看到电报的时候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课文并没有提及。我很好奇,特地去查阅了资料,我发现,很多影视作品和人物采访视频里提到了这段故事,请看!播放视频。

     情境创设:看完视频,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毛主席的卫兵,就站在现场,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你能为我们再讲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将主席读完电报后的反应和内心细致描写出来。

    主席坐在书桌前,拿起电报读了起来......接着写!

学生写。

师:谁来读读?

学生读。

    五、情感升华

    此时,对于这位老人家而言,生前不能相见,死后见见遗体就成了最大的安慰了吧。可是朝鲜那边却发来了一封电报,希望岸英的遗体留在朝鲜。在天平的两端,他会做出如何的选择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世界,体会毛泽东的伟人的胸怀。

六、课后延学

任务一:推荐大家继续阅读关于毛泽东的书籍和文章,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任务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像毛岸英这样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像黄继光、邱少云等。课下继续搜集这些英雄的故事,为更多的英雄制作人物明信片。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向英雄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