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践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践性探究

兰兴

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 山东 威海 264500

【摘要】在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前教育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重要学科之一,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关注与重视。本文以初中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就该课程的主要特征以及实践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实践

引言

根据教育部对中小学教育做出的最新指导方针,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积极开发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在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社会通用技术,在实践操作中了解更多职业分工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养成积极参与劳动的良好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并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明显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内在素质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更多的验证理论知识的机会,以及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更真实的学习体验,并在此过程中构建更加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其次,新时期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情境,鼓励学生独立一人或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自我分析、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以及自我管理和自主创新等能力,全面推动学生能力及素养的综合发展。

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立足实际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其中涉及到的很多知识,都是源自于学生的日常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因此,在探索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性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就是可以立足实际生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为此,教师需要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寻找其中能够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点,从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与此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方便教师挖掘与利用生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为学生创设熟悉且多样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深度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构建更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框架结构,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等能力。

(二)设计合理方案

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为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活动观念,并整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活动项目,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在贯彻生本理念的基础上设计科学合理、且极具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如案例研究、社区活动、游戏竞赛、实地考察等,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形式的优化与创新,借此来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社会实践学习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来参与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学习更多新知识、新经验和新观念,以触动学生心灵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组织学生围绕“消费与理财”进行研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大体的实践研究思路,然后鼓励学生自由组队,来调查、分析各自家庭的消费结构,在了解家庭具体月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合理消费观念的理解和判断,来制定消费计划,期间还可以寻求家长的配合来开展理财实战演练,为学生创造理财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更多的理财知识,以及正确的消费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

新时期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只以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身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果。为此,任课教师需要基于对学生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等的了解,来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自身能力及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指导学生探究“生活与环境的关系”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进度。一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进行针对性的探究学习,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所思所感,来分析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互动中实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二来教师也可以围绕活动主题为学生设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利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和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增强教学实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在于“实践”二字,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不能将其简单视为“知识讲座”,而是要在注重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同时,着重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帮助学生摆脱单一的纸笔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协调调动自己的眼、耳、口、手、脑进行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学习经验的同时,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初中教育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任课教师立足素质教育理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来积极打造充满趣味性、互动性、新颖性的教学课堂,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融合,全面带动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的发展与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振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践性探究[J].吉林教育,2022(09):37-39.

[2]董战东.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6):9-10.

[3]毕玉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性研究[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