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X线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与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CT和X线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与对比分析

赵常浩 ,李玲

山东协和学院  250110

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对比CT与X射线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果,并对两者的临床意义进行对比,从而找到最优的治疗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进行了X线、CT等影像学数据的分析。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了对比,以筛选出最优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了80例周围型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CT和X线两种检查方式。在检查中,对80例病人进行了CT和X线的对比,并将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诊断分析。结果:X线和CT在肺部的影像对比中,采用CT检查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较高,对于癌转移组织的敏感性较X线高CT扫描发现周围型肺癌为95%,X线扫描发现周围型肺癌是77.5%;在CT与X线检查对癌症转移敏感性方面,CT与X线检查两种检测方法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的癌组织转移主要表现在淋巴转移(92.5%)。结论:周围型肺癌在CT扫描上所显示的诊断率和检出率都比较高。在对于癌组织转移的检查中CT也较为准确。对于周围型肺癌的检查中,CT检查较为准确,对癌组织转移较为敏感,X线价格较为低廉,可作为补充检查手段。

关键词:CT;X线;诊断;周围型肺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癌症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肺在胸腔里面,它被分成了左右两肺,两肺都被包裹在心脏上面,它是身体里面非常重要的呼吸器官,能够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通气、换气、防御,还可以起到调节酸碱平衡、储血等作用。而肺癌是一种恶性疾病,其发生在肺或者支气管腺。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和咳血等。在肺癌患者中,周围型肺癌较为多见,周围型肺癌是从第三支气管以下至细支气管以上开始的一种肺癌,其中以腺癌最多见。临床上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症状不明显,而到明显症状时已经进入晚期,其诊断与鉴别是进行医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周围型肺癌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才会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近年来,多排CT在周围型肺癌中的使用,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检测手段。该技术不但能更好的显示病变,同时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辅助诊断信息。其分辨率较高,准确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目前影像学检查成为了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手段。尽管X射线在诊断方面具有部分优势,但是其在一些隐蔽的、重叠的病变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漏诊情况较易发生。本研究主要探讨两者诊断效果。

本实验选取了在实习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占40%,女性患者占60%;患者年龄在43-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00±2.45)岁;被调取的80位患者都有预先签订同意书。对这80位患者分别进行CT、X线平片检查,CT组由两名高年资医师组成,CT组为引进多层螺旋CT。患者处于仰卧位,双眼紧闭,被指示屏住呼吸,头向内,双手抱头。扫描区域:肺顶部至肋膈角一侧,扫描参数:105kV,200-250mAs电流,1.0mm层厚扫描方式:高分辨率多方位扫描CT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后,CT专家团队通过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等技术,监测患者病变特征。诊断分析结果主要由两位诊断师进行分析。将X线与CT片成片分与3位诊断医师,对比两者清晰度与诊断价值。CT组由两名高年资医师组成,CT组为引进多层螺旋CT。为保证图像质量,由美国通用公司64层螺旋CT机(64排螺旋CT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螺旋 CT机)进行诊断。患者处于仰卧位,双眼紧闭,被指示屏住呼吸,头向内,双手抱头。扫描区域:肺顶部至肋膈角一侧,扫描参数:105kV,200-250mAs电流,1.0mm层厚扫描方式:高分辨率多方位扫描CT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后,CT专家团队通过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等技术,监测患者病变特征。诊断分析结果主要由两位诊断师进行分析。X光组:操作步骤:要求病人站立,以自然呼吸为主,嘱其在正面及侧面位置拍摄胸部X光。检查时,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肺不张、肺脓肿、气胸及气胸的表现。给病人戴好铅衣,嘱其双臂向上,以90-95千伏、180厘米焦距、35-45毫安的电流拍摄侧位X射线。诊断分析结果由两位诊断医师进行分析,并最终给予结果。全部患者的检查结果如下通过对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采用CT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相较于X线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这是因为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误诊率相对较低,因此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结果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癌组织的转移敏感性方面,为了便于鉴别,本研究采用临床试验与各部位的转移进行鉴别比较。其中包括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肝转移和盆腔转移。X线对于各部位的转移情况更加敏感。与胸部X线检查相比,周围型肺癌 CT诊断的准确性更高。周围型肺癌的肺野内有较多微小结节及遮挡部位,这些部位往往不易被X线片发现。而CT扫描能清楚地显示肺癌的形态、大小、位置等,比胸部X线摄片更容易发现这些微小结节,提高了诊断准确率。CT对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X线。CT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等特征。CT在评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方面表现更为优异。X线虽然不能取代CT,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评估肺癌是否存在并发症等。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结果仅供参考,并且CT和X线在不同医院、不同设备之间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临床操作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医生经验做出最佳判断。此外,CT扫描与胸部X线摄片相结合,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联合应用CT和胸部X线摄片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利用CT扫描和胸部X线摄片相结合可显著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进而增加患者早期手术根治的机会,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周围型肺癌在CT扫描下的检出率较高。周围型肺癌CT诊断与X线片诊断比较:两种方法均能提供直观、准确的影像学信息;两者检查具有一致性;但在病灶数目、位置、大小和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联合应用二者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更为积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X光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也存在着患者能否进行X光照射、成像结果能否满足诊断需要等必要的临床风险,这些都要求医院进行多方面考虑,统筹进行诊断方式的选择并及时的告知患者自身的健康情况,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19,5(03):100-120.

[2]陈曦,饶隽.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对照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6):86-87.

[3]牟江,万雄.陈旧性肺结核并发周围型肺癌胸片及MS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07):48-50.

作者简介:赵常浩,女,汉族,山东济宁,2002.08,本科,初级,医学影像。

指导教师:李玲,山东协和学院。

本文源自2023届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