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烧伤护理工作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心理护理在烧伤护理工作中的意义

赵晨,丁晓倩,刘婷,侯国冉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烧伤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1年4月,回顾性分析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烧伤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均分为实验组(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理想,最大程度上缓解心理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常规护理;烧伤;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效果评价

烧伤患者普遍伴有剧烈的疼痛,而常规护理往往未能提供疼痛管理的技巧和药物选择,容易导致患者疼痛无法得到及时缓解,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影响病情康复。心理护理在烧伤护理中的优势在于提供情感支持、促进适应和康复、改善家庭关系,并与其他护理人员合作,从而全面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效果[1-2]。在此基础上,回顾性分析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烧伤患者,探讨在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和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1年4月,回顾性分析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烧伤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42.25±4.58)岁,男25例、女20例;对照组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在(42.52±4.57)岁,男26例、女19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检查、准备,告知其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给予健康教育等方面;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之上给予心理护理,内容如下:

(1)在患者入院治疗之后,详细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尽量消除患者抵触心理,了解患者的喜好和对自身病情的认识程度,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方案,按照《烧伤患者心理评估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3小时评估1次;

(2)护理人员给予烧伤患者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对烧伤的认知,普及治疗方式,告知治疗后的预期效果;

(3)护理人员给予Ⅱ级烧伤患者掌握减压方式,将手术治疗后的图册分享给患者,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必要的时候要联合心理专家给予辅导;

(4)护理人员和家属要24小时陪护在Ⅲ级烧伤患者身边,和患者沟通交流,缓解负性情绪,给予正面情绪,必要的时候给予镇定剂;

(5)在术后,患者意识苏醒后,给予必要的镇痛措施,和患者沟通告知手术结果,指导其术后注意事项,转移患者对疼痛感的注意力;

(6)术后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负性情绪滋生的原因,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叮嘱患者家属参与到日常护理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情况,必要的时候需要给予镇定剂,适当的可以夸张患者的烧伤的恢复情况,让患者感受到自身恢复情况,提高其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1)医务人员统计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标准:SDS量表(无抑郁:0~4分,偶尔:5~10分,轻度:11~20分,中度:21~30分,严重:31~45分)、SAS量表(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69分以上)。

(2)医务人员统计患者的生活质量,标准:SF-36评分,各项满分100分,分数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是正比,详细记录数据并对比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软件SPSS25.0处理,计量、计数资料用±s、(n,%)表示,差异性对应t、2检验;依据: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的心理状态

实验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患者的心理状态(±s,分)

组别

n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实验组

45

29.76±4.35

17.36±5.33

对照组

45

37.34±4.53

25.72±4.36

t值

/

8.096

8.144

P值

/

0.000

0.000

2.2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s,分)

组别

n

物质生活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实验组

45

85.46±4.56

88.58±3.53

91.47±4.64

82.72±4.73

对照组

45

71.76±3.34

74.65±3.69

79.63±4.75

72.63±3.64

t值

/

16.259

18.299

11.961

11.341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在临床上常见的外伤疾病之一是烧伤,并且该疾病具有突发性,加上患者在烧伤后的疼痛感较为强烈,甚至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的身心均受到严重的打击。烧伤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临床疗效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临床上格外主要对患者的心理方面的护理[3-4]

在既往的常规护理模式往往缺乏针对烧伤患者个体差异的护理方案,因为烧伤患者的病情程度、并发症风险等都有所不同,需要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来满足其特殊需求。常规护理往往将更多的关注放在物理治疗和外伤处理方面,而忽视了烧伤患者的心理健康,但是,心理护理对于烧伤患者的病情康复和心理康复都至关重要。心理护理是一种致力于帮助个体在心理上健康发展和应对困难的护理方法,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的依从性,确保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指出,在烧伤护理之中应用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针对性的疏导,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病情康复,改善预后效果

[5-6]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护理人员可以与医生和康复师合作,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喜好,共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倾听患者的情感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以此提高患者的心里承受能力。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引导,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缓解患者面临身体形象变化、自尊心下降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帮助其适应新的生活状态。给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应对疼痛的技巧以及自我减压的方式,提供情感支持,缓解疼痛程度,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计划。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家庭辅导、情感支持和解决冲突的技巧,帮助家庭成员应对困难,家属可以参与到日常护理之中,为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

综上所述,在烧伤护理之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理想,最大程度上缓解心理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运用意义重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金媛.对心理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工作中所发挥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254-255.

[2]魏叶,白琴,谢小利,等.关于1例特重度烧伤患儿的护理病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1(38):224-225.

[3]费国,王芳,孙丹,等.“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特重度烧伤伤员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经验[J].中华烧伤杂志,2019,35(5):384-387.

[4]王洁琪.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干预化护理及实施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4):98.

[5]顾添培,王荣,戴琪,等.品格优势的评估工具及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2,36(16):2940-2943.

[6]朱永花.心理护理在面部烧伤整形患者中的效果及SAS与SDS评分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21(2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