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马慧东,武志刚

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镫口灌区管理中心,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保障能力,确保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持。还有助于优化水资源的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水资源质量,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水产养殖等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本文将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工程建设

引言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还可以促进水生态修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维护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的改善农村水域环境,为农村发展景观旅游、生态旅游等产业提供良好条件,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发展。由此可见,本文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为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针对农村的实际需求,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的保障。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应尽量选用经济适用的方案和技术,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以便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持续支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以便选择合适的水利工程类型和技术[1]。与城市水利工程相比,农村水利工程规模较小,分布较为分散。这种特点要求建设时要考虑农村现有水资源状况和用水需求,合理布局和建设水利设施。农村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确保水利工程在不同季节和时段都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通常需要农民参与,如参加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等。这要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农村水利工程不仅要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还要具有生态保护、防洪减灾等功能。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多功能性,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实用性、经济性、地域性、小型化与分散性、季节性与周期性、自主性与参与性、多功能性等特点。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以确保农村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效益[2]

2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策略

2.1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全面的农村水利发展战略,明确农村水利建设的长期目标和阶段性任务,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导。应提高财政资金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确保项目资金的充足性和稳定性。同时,可以探索设立专项基金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还应当简化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降低项目的时间成本。可以通过建立绿色通道、推行网上审批等方式,缩短项目审批周期[3]。政府可以制定针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贷款贴息、奖励补贴等,以调动各方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政府应鼓励创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融资模式,如公私合作(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模式等,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降低项目成本。应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开展技术研发,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政府应积极宣传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效益,提高社会各界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和支持,营造有利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通过以上政策支持措施,有望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提高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益,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4]

2.2 优化项目设计

在项目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农村的实际需求,如灌溉面积、水源情况、水资源分布等,确保项目设计符合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项目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可以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居民参与方案比较,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项目设计符合农村实际需求。需要根据农村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源分布等因素,制定适应性强的设计方案。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水利工程形式,如渠系、泵站、水库等,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水源条件的需求。在项目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项目的抗灾能力,如防洪、抗旱、抗冲刷等。可以通过增加水利工程的层次、优化水利工程布局、采用防护措施等方式,提高项目的抗灾能力。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节水措施、水资源管理、水质保护等。可以通过优化灌溉方式、采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加强水源保护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应当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与修复,如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景观设计等。可以通过建设生态护坡、生物防护设施、绿化工程等方式,保护和修复农村的生态环境。可以通过优化工程布局、采用标准化设计、设置必要的维修设施等方式,提高项目的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通过以上优化项目设计的措施,有望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的适应性、抗灾能力和可持续性,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2.3 提高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要对施工队伍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例如,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以降低施工误差,提高施工质量。要加强对关键施工环节和隐蔽工程的监控,确保施工质量不受影响。可以采用现场巡查、视频监控等方式,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后,应严格按照验收程序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项目,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规定。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明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各方的质量责任。加强质量责任制的落实,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水利工程建成后,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维护,确保工程质量不受时间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制定质量检查和维护计划,定期对水利工程进行检查和维护。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村用水保障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还能够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乡村振兴。可以有效提高农村抗灾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及路径探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9):100-102,106.

[2]程会娟,张恒瑞,刘社教.浅谈GIS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22(2):2-5.

[3]李蕊.农村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浅析——以宁夏农垦连湖灌区改造项目为例[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11):132-134.

[4]张宁,曾雯.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农村水环境景观设计方法研究——评《水利工程景观设计》[J].灌溉排水学报,2022,41(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