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乡村规划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乡村规划思考

徐媛

江苏城乡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之下,“统筹城乡土地空间发展格局,优化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的要求,将农村空间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那么,重建后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将如何在农村地区实施呢?本文从国家土地空间规划体系出发,阐述了国家土地空间计划体系下农村空间的最终地位和意义,回顾了农村规划的发展历程与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试图从治理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农村空间。本文在国家土地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探讨了农村空间与国家土地空间计划体系的关系及其表达路径。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乡村规划;思考

1 乡村体系规划概述

在县区发展阶段,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区域土地专项规划的重点进行深入研究。农村规划是一种新的结构体系,从总体上来说,可以给乡村提供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使其能够有效地分配各种资源,推动其内在体系的和谐运作,从而创建出一种富有地域特点的乡村新经济;其功能是无可取代的。同时,乡村规划作为地区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地区开发提供了多样化的方案,起到了引导和引导的效果。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三农”制度已经被纳入到了“三农”计划中。(1)乡村体制较好地适应了城乡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有关的政策要求。中国人口众多,空间被广泛使用。它是居民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园林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2)农村体系建设与总体规划相结合,在一体化新城建设和统一标准空间规划图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乡村规划背景

近几年,伴随着国家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物质上的物质上的保障。但是,我国的城市群和农村群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因此,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制订并落实乡村发展的总体规划,使乡村发展与乡村发展相统一,以应对乡村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现实问题。随着自然资源部的设立,它的职责也由国土规划提升到了全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是最接近乡村实际、最接近乡村实际、最能反映农民利益的“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乡村建设都比较滞后,特别是在西部和东部沿海的乡村。这一点在欧洲的发达经济体中更加显著。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通过乡村规划来破解乡村居住环境长期落后、基本公共服务失衡、基础设施落后的实际问题,对于提高乡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民对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以往乡村建筑仅仅注重住宅的功能,忽视了乡村建筑整体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造成了乡村建筑整体规划的缺失与混乱。乡村空间规划应充分体现“清水、青山、金山、银山”的思想,把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生态的保护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乡村地区不仅有自己的优势,而且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优势,使乡村地区在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乡村地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运用“植根乡村”式的乡村规划方式,以“乡村”为依托,以乡村为依托,推动乡村发展;发展畜牧综合体,特色农业,保健基地和其他一些工业。

3关于改进农村系统在国土空间计划中的几点意见

3.1推动农村四大基础职能

(1)重点关注地方文化工业的发展。乡村社会风气是乡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乡村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乡村建筑不能简单地模仿城镇建筑的方式,而是要保持乡村建筑本身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继承中国的传统和传统。当前,很多地方都是在与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思路相背离的情况下,对新农村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所以,在新农村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以国土空间为导向,又要对地方工业、地方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

(2)工业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不能造成耕地浪费为主要目的。土地是十几亿中国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另外,在发展中要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地引入新的技术,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地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产量;通过对费用的有效控制,使农户受益最大。

(3)除了保障市民的基本需要外,我们亦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市民及主办机构的生活品质。要根据全国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用地,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4)自然环境的保护必须持续下去,世界任何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都必须着眼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持续稳定的进步。目前,自然环境管理已成为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编制模式来看,要坚持节能环保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的重要作用,在不影响土地资源多种利用的前提下,有效保护林业、建筑业、农田等行业的土地需求。

3.2 建立乡村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乡村开发计划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在全国国土开发计划的指引下,保留乡村原本的地域文化特征;其次,对乡村发展的基础性指数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对乡村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了有效的排查。第三,对乡村的历史变化进行细致的记载,以示今后的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现行乡村发展计划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其中既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有运输工业发展,更有地理信息;本地人口,本地工业,经济水平;配套设施,人才储备和其他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以上的评估机制往往发挥着两方面的作用。其根本职能是指对乡村生态环境的评估职能,它是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基本的功能,主要包含了乡村的整体发展方向以及乡村的发展趋势,进而体现出乡村的发展变化、乡村建设的目的以及存在的安全风险,例如:健全的预防体系、乡村的发展潜力以及实施的仿真。

3.3 乡村公共空间重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体制的改革,农村公共空间的发展也发生了各种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地方政府有充分的权利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恢复空间功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农村原有的有机能源被破坏,在国家政策的控制下,现代新农村空间规划得以重建。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的公共空间开发状况表明,其功能已丧失殆尽,不能适应现实的发展需求。另外,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中,主要依赖于外来资金,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与使用。要使城市的空间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就要使城市中的公共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城市中的农户、农户、农户等主体,共同参与城市中的城市、乡村、乡村等区域的规划、城市、乡村等多方面的发展。要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为群众提供一个安逸的环境。使每一位居民都可以透过这个空间来分享自己的乡土文化,加强本地居民的团结,维持地区工业的协调发展。

4 结束语

简言之,乡村振兴是建设新时代美丽家园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土地空间规划体系是实施农村规划的基础。土地空间规划应融入乡村振兴理念,成为土地空间规划的载体和补充。在规划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性、地方适应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多维度的空间规划,结合“三区三线”的划定,进行全域综合治理,真正实现乡村发展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李开明,岳丽莹,李开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规划框架的优化策略[J].规划师,2020,36(24):28-34.

[2]何文茜.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38-39.

[3]田淇元.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乡村规划[J].中国科技信息,2021(19):113-114.

[4]蒋杏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规划编制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21(8):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