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中有增,增中求升——“双减”政策下对初中数学作业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减中有增,增中求升——“双减”政策下对初中数学作业的思考

刘鑫淼

喀喇沁旗王爷府学校  内蒙古赤峰市024400

摘要在教育体系工作中,关于“作业的内容和布置”一直是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较多的环节。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作业布置总是存在作业形式单一、重复内容较多、针对性实践性不强等缺点。国家针对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问题,提出了“双减”政策。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但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布置和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可以做到很好的吸收和掌握,在较短的课后时间内高效的完成作业内容并提升学习质量,真正做到“减中有增,增中求升”的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作业思考

“双减”政策是国家办公厅针对减少青少年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问题提出的,政策明确要求教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总量和负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和布置需要达到“减中有增,增中求升”的效果。“减负”是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中一种基础教育模式,通过“减负”可以减轻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课业负担,删减一些复杂且过时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做到“减负”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增效提升”。增效提升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教师需要通过设计合理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利用较少的时间高效的完成作业任务并达到熟练掌握运用程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一、作业多样化实现思维训练

作业形式不要拘泥于一种传统的书写形式,长期这种数学形式的作业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完成作业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初中数学作业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自主观察式、总结式、开放式等形式,通过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维。例如,进行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图形的旋转”内容前,对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式”形式的作业布置。作业内容可以布置成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旋转的例子,并观察旋转中图形的变化特点,从而加强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更加深刻。身边旋转图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指针的不停旋转、螺母的松动、游乐园的转盘等等。在观察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中概念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数学思维的应用。通过自主观察图形旋转的例子,教师可以继续布置“总结式”作业内容,要求学生总结图形旋转过程中的特点或规律。在布置作业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作业内容讲解,比如学生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总结。图形在旋转过程中,是否有固定的点或者角度,怎样量取角度呢?通过“总结式”作业的布置,不仅让学生对图形旋转过程的理解程度更深一层,还可以让学生对图形旋转知识点中的概念掌握应用更加熟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达到“减中有增,增中求升”的教学效果。

二、作业趣味应用性实现运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内容占主导的科目,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多数采用“多做题”“以量取胜”等形式,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在“双减”政策提出的背景下,虽然作业的量进行了精简,但是教师在布置作业过程中基本还是会选择以多做理论性的应用题为主,这就导致了作业形式单一、没有结构上的设计,学生对作业内容只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厌倦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对作业形式和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应用性,激发学生对作业内容的关注度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锻炼数学的思维能力。例如,进行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的教学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相似三角形”内容讲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基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进行作业的实际应用任务布置,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等边成比例的性质进行计算一些图形的边长,可以是学校或者家周边的建筑物等等,家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帮助和测量。比如测量学校操场中的树木高度,首先要想到如何构建三角形,然后利用对边成等比、对角相等性质。这里就要想到利用人仰头看不同的树木,不同高度的树,人的仰角不同特点,从而计算出不同树木的高度。通过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可以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三、作业分层化实现高效教学

高效教学是目前教育部门及教师们追求的目标,学生需要将教师所教内容在短时间内进行吸收和掌握才能达到高效教学。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业基础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了一定的差异,对同一个知识内容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教师设计作业结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分层教学的结合。分层布置作业是目前分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针对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采取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让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这种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差异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分层结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从而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在分层结构的作业设计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相关的作业布置,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双减”政策的前提下,教师对作业设计需要更加层次化,对学生作业布置的题型需要分为多种形式,比如基础题、拔高题和进阶题等。例如,进行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的教学时,教师在通过对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进行讲解,在布置作业过程中需要分为多个不同难度的题型进行。比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题型,根据题目就可以列出二次函数的关系;还可以设计需要通过判断二次函数中系数的正负才能做出二次函数图像的题目等,设计不同难度的题型进行作业的布置。作业通过分层结构布置,能够设计出适合每个学生难度的作业内容和题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再产生畏惧和厌倦的心理。教师在进行作业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差异性,通过作业的结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对提高学习数学的质量和效率具有较大影响作用。在“双减”背景下,为了实现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减中有增,增中求升”目标,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课后作业结构和形式进行优化设计:针对传统作业形式的不足和缺点进行改进、设计作业结构的科学性准确性、确保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趣味性等。通过设计布置合理多元化的作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减负”的轻松感,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姚亚琼. 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优化路径探析[J].教师学报2022(05):33-35

[2] 米莹. 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与管理[J]. 湖南教育, 2021(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