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高危儿,尽早识别,尽早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脑瘫高危儿,尽早识别,尽早干预

林湘君

武冈市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400

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出发,脑瘫本质是一种因神经性发育障碍,所诱发的疾病,主要临床特征有肌肉障碍和语言障碍等。而对于脑瘫高危儿来说,是指在孩童婴幼儿阶段,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运动障碍表现,并且通过临床造影学诊断为异常发育。除此之外,对于脑瘫这一疾病来说,存在“终身致残性”对孩子、对家庭、社会都是一种“负担”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学者也指出:“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筛查、识别、评估以及治疗预后”是现阶段临床儿科、儿童保健康复科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那么对于脑瘫高危儿应如何识别、评估与干预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一话题。

一、脑瘫的概念

脑性瘫痪简称为脑瘫,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后一个月内,所诱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病征。主要临床表现多为中枢神经运动障碍,以及伴随患儿会出现智力低下、感知神经,障碍、异常情况等等,同时是现阶段临床当中诱发小儿运动残疾的主要临床性疾病之一。

二、诱发脑瘫高危儿高危因素

一般来说,诱发婴儿出现脑瘫高危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首先,患儿在出生前因母体因素或遗传性因素,所诱发的“先天不足”。其次,就围生期造成患儿出现早产、婴儿巨大以及母亲胎盘功能不健全、宫内缺血等围术期因素,造成脑瘫高危儿。再者说,患儿因出生因素造成脑瘫,比如呼吸困难综合征、吸入式肺炎以及晕厥、缺氧、颅内出血、备孕期父母饮酒、抽烟以及其他病理性疾病,比如孕妇早期中毒、感染等等,都会诱发婴儿成为脑瘫高危儿。

因此,综合上述所提到的诸多高危性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新生儿存在脑损伤或发育异常的情况。一般脑瘫高危儿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认知障碍或运动障碍,这类障碍表现并不是“仅”的关系,比如有至少两种以上的障碍,在临床脑瘫高危儿治疗中,也是较为常见的,其障碍的严重程度和患儿脑部病变的程度,二者存在关联性。

二、脑瘫高危儿识别

(一)四种共性表现

脑瘫高危儿的早期识别是有迹可循的,注意以下共性的四种表现:

表现一,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不会说话,且想表达会出现“呓语感”比如“啊,嗯”这类的表达。表现二,孩子的反应速度比较慢,且无任何前提下,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甚至是游戏。表现三,口吃,可以有基本的表达,但是实际表达含糊不清。表现四,孩子喜欢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想法或需求。

(二)早期识别是关键

0-1岁的孩子,多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比如三个月大的孩子不会抬头,4-6月的孩子不会翻身,8-12月的孩子还不会爸爸、妈妈这类单一词汇,如果孩子在这了这几年龄阶段,运动功能以及语言表达并未体现,或有听力方面的局限,那么就可以带孩子去专业的医院进行脑瘫高危儿筛查或语言评估。

(三)警惕早期语言能力差异

临床中对于“典型语言发育迟缓”来说,一般只是孩子在三岁之前,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都低于正常水平。这时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如果孩子的基本表达比同龄孩子的表达弱很多,就可以考虑进行语言评估,为什么需要进行及时地筛查,根据遗传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受外在刺激以及性格特征的影响下,孩子是会出现阶段性“失语”也就是老话所说的“说话晚”所以进行及时的筛查,排除是否是脑瘫高危儿的可能。

三、脑瘫高危儿评估

(一)神经发育评估

临床中评估脑瘫高危儿的办法之一就是神经发育评估,主要就是通过评估儿童的神经系统。查看发育是否有差异、大脑功能成熟度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发育障碍等,所采用的常规评估办法多是KGSS评定等级或者Peabody评估以及艾因斯坦运动发展量表评估办法等等。

(二)语言评估

脑瘫高危儿评估的语言评估中,主要是通过孩子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听力等进行综合评定,以观察孩子是否存在语言障碍,一般语言评估中所采用的办法是语言评定量表或者是哑穴表达量表法等等。

(三)社会功能评估

社会功能评估其本质在于立足于社会学,对孩子的社交能力,情感能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等进行评估,以此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是否有以上这类能力的障碍,以及社会功能评估,更有利于为孩子制定康复计划以及治疗干预方案,这对孩子恢复正常生活多有助益。

(四)功能评估

肌肉功能评估、运动功能评估、视觉功能评估、听力功能评估、平衡力评估等诸多方面,都属于脑瘫高危儿功能评估的范畴,以此了解孩子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和障碍,一般对脑瘫高危儿的功能评估都是采用FIM独立性测试或PEDI表等。

四、脑瘫高危儿的早期干预

    (一)注重陪伴

孩子一旦被诊断为是脑瘫高危儿,就需要进行早期的干预,一般脑瘫高危儿的治疗干预措施有语言治疗,以及听力辅助治疗或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等等。在脑瘫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中,无论是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还是脑瘫高危儿家长,二者的积极参与缺一不可。因为对于脑瘫高危儿来说,年龄尚小,且社会经验几乎为零,听到家长的声音会感觉十分安全,所以早期干预的效果也就更好,以此循序渐进,引导脑瘫高危儿的口语发育。

(二)与孩子进行大量交流

脑瘫高危儿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不仅仅局限于某类早期干预的语言干预,像是游戏、生活化情境模拟等“语言类交流”此外,像是肢体语言等等,更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功能发育以及肢体功能发育等等。

(三)使用语言丰富的教具

在脑瘫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中,都会选择孩子喜欢的玩具,以此作为干预的媒介,引导脑瘫高危儿进行表达,比如说“我想要”等这类简单完整的语言表达。

(四)参与语言疗法

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中所采用的参与性语言疗法,是以专业的语言治疗师为辅导,进行语言干预和辅助,以此可以帮助脑瘫高危儿可以尽早发展语言能力。

(五)婴儿抚触、被动操

对于婴儿抚触、被动操来说,主要就是通过接触抚触的方法,以此通过肤觉,刺激孩子的中枢神经以此对促进孩子多功能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六)物理疗法——中医治疗

针灸,对于针灸来说,可谓是非常传统的中医治疗办法,主要应用原理就是通过刺激脑瘫高危儿的穴位,以此来改善脑瘫高危儿的身体功能,其中就包括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一般来说,中医针灸治疗脑瘫高危儿中,多是采用刺激太冲穴、涌泉穴以及气海穴等,这类穴位的共性效能均可以促进脑瘫高危儿的血液循环,以此增强患儿的新陈代谢速度。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中医针灸对治疗脑瘫高危儿具有重要效用,其中对改善脑瘫高危儿的生活质量尤为凸显。

推拿,中医治疗中,除了针灸以外,推拿也是治疗脑瘫高危儿的有效办法,推拿的主要原理也是为促进脑瘫高危儿的血液循环,以此改善脑瘫高危儿的肌肉协调性,还可以增强脑瘫高危儿的神经功能。一般推拿的位置多是按摩脑瘫高危儿的脊柱位置、肢体位置等,改善脑瘫高危儿肌肉张力异常的情况。不仅如此,根据相关研究证明,脑瘫高危儿进行推拿治疗,对改善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而相比于针灸来说,推拿不受手法以及专业限制,脑瘫高危儿家长可以学习推拿手法,对脑瘫高危儿进行家庭推拿,以此更能尽快恢复脑瘫高危儿的诸多机体功能。但具体的操作还是要正确,以保证推拿治疗脑瘫高危儿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