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护理后勤支持系统质量监管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基层医院护理后勤支持系统质量监管模式

赵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第二分院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基层医疗服务管理体系的质量监控模型。方法:将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分为基础护理、陪护护理、陪护护理、护理信息四大支撑体系,并按不同的方式实施护理后勤保障体系的质量监控。结果:制订了护理人员和信息人员培训、使用、考核和绩效分配的方案。目的:探讨一种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后勤保障体系的质量监控模式,以提高其工作效率,解决当前护理人员紧缺问题,实现基层医疗保障体系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后勤保障体系;质量监控模型

1方法

1.1建立护理公司和护理人员资格要求

护理人员派遣公司应拥有2个或更多(2)三级乙等医院的护理人员派遣工作经历一年或更长时间,并拥有相应的经营管理权限,并有较好的声誉和服务保障系统。派遣公司在医院建立护理人员服务中心,由护理部门组建的监督团队负责监督。护理人员必须是55岁以下的,经过训练和考试后,必须持有相应的证书。看护人员要有健康证书。护理人员必须遵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病房的管理制度,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在护士长或注册护士的指导下,护理人员要尊重病人,关心病人,耐心、细心地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工作,维护病人的个人隐私[1]。禁止医护人员从事医务工作。不可与病人及家人有任何纠纷,不可向病人索取礼品、支出等。

1.2医院护士信息招聘

在全院开展护理工作,采取自愿、竞争、优先录取的原则,选择精通护理专业知识、掌握护理信息技术的护理信息员。

1.3护士基本工作岗位职责与评估

在护士长和护士长的带领下,负责病人日常的日常护理及一些基本的护理。参加晨间的日常护理,经常更换床单、被褥,使床单位平整、干燥、无碎屑。定期对病区进行巡查,确保病人的生命需要,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帮助无法自理的病人进食,饮水,活动,上厕所等。帮助病人清理餐具,排便,保持卫生。帮助一级和高级护理病人翻身,使用便器,床上移动,洗头,修剪指甲,喂饭[2]。搞好病房的卫生,保证病房的卫生,摆放物品的摆放,护理护理人员的卧具。做好被服的管理工作。月度督导小组对基础护理员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基础护理人员考勤、病房整洁、基础护理态度、工作量及沟通技巧。

1.4陪检护士的工作职责和评估标准

负责陪同就诊的病人的检查、治疗,对病人的检查项目进行排序,保证值班人员在值班时陪病人完成检查。负责病房的夜间急诊陪检,积极配合医院的工作,做好迎接检查。除了紧急情况下,普通病人应事先预约,并在临近时陪同病人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减少病人等待的时间。对重症病人进行检查、处理时,应在医务人员的陪伴下离开。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做好相关的记录,并与科室护士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接,以避免出现误接、漏接病人等错误。在护送患者期间,要对患者的安全、舒适、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输液、引流、辅料、患者主诉等情况,及时向医院报告。在护送病人之前,要先与病人预约,最好是在前一天的下午,这样可以让护士知道病人的情况和需要注意的事情。应事先对平车、轮椅、病床等交通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它们在良好的状况下运行。每日用消毒剂擦拭平车、轮椅,并及时更换平车的一次性被褥,以避免交叉感染。对送检病人的检验结果进行追踪,并将其转交各部门。对病区的检验报告进行收集。对陪同护士进行质量评价,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坚持“紧急处理”的工作方针;对需要陪检的住院病人进行陪检;对检查项目、治疗前的准备和病人的病情进行仔细的检查;一般按急诊、空腹、预约、普通的顺序,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减少病人等待的时间;对交通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工具的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照顾好病人的安全,照顾好病人,避免发生事故,并进行满意度调查。

1.5标准化的上岗前训练

医院为护理人员在入职前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医院的规章制度、七步洗手法、陪护技巧、卧位搬运、预防跌倒、专业操作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沟通技能教育。在护士入职之前,必须进行专业的医学资讯训练。

2结果

通过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三级医院护士分层管理的流程。

图1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流程图

3讨论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的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弊端主要表现为:①许多医院的高级主管对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其变革速度缓慢。②我国医疗机构的物流服务外包业务质量普遍较低,服务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③一些医疗机构在推进后勤社会化过程中,没有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盲目地跟随,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在护理物流管理中,护理物流管理体系分为基础护理、陪检护理、陪护护理、护理信息四大支撑体系,并采用分层管理的模式。制订医疗机构投标及护理人员资格标准,医院护理信息员招聘方案,制订基础护理、陪检、陪护理员、信息员职责、考核标准、培训方案、临床应用及业绩分配方案。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后勤保障体系,将其分为基础护理、陪检护理、陪护护理、护理信息四大体系来监控,其中包含了对医疗机构的投标、护理资质的审核、护理信息员的竞争。负责护士和护士的培训,使用,评估,绩效分配。为提高医疗服务的管理水平,构建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服务保障制度。本论文填补了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空白。它对促进我国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促进健康、提高护士素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胜立.台湾医院后勤保障专业化之策略动机契约模式与 管理程序[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6,(1):8-12.

[2]左月燃.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9—92.

[3]许冬梅,赵丽俊,孟祥山.岗位量化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建立 及实施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3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