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分析

刘超

身份证号:370781198508245399

摘要: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的今天,各种类型的开发和建设已进入了冲刺阶段。经过多年的“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全国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十三五”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等,已基本完成了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并逐步完善了城乡建设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衔接和衔接,形成了城乡建设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衔接和衔接。乡镇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关键节点,是城市和乡村之间协调发展和保护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城乡规划编制中,城乡规划之间的矛盾尤其突出,出现了协调困难、土地空间矛盾激化、建设管理复杂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通过对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既要承担上级的总体战略目标,又要兼顾城乡发展和生态保护,对不同类型的建设空间进行统筹和控制,形成乡镇的“一张蓝图”。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

1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

国土空间规划是将土地、海洋及领空等空间的资源一体化发展指引,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空间规划蓝图,是我国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对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乡镇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要充分发挥其对国土空间发展与保护的战略性引导与刚性控制功能;另一方面,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对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各项要求进行细化和贯彻,并对各专项规划和村庄规划进行科学的指导。

2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原则

本文主要研究了城镇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在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全局、融合发展”的原则,把空间配置和整治作为基础,来促进乡村发展,引导乡村现代化建设有序地进行。

2.1从实际出发

在制定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在前期调查时,应逐村对人口变化、基础条件和发展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分级的村庄规划,做到“多规合一”,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的局面。

2.2统筹全局

在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时候,要以城镇化发展的实情和要求为依据,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治理及监管方案。例如,要对现有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进行改进,努力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宜人的人文环境。总而言之,要实现区域内的统一管理、居民的共建共享、基础设施的分区分级、多维的生活圈系统的建立。

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要点

3.1 确定合理的规划思路

在进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一个合理的编制思想。根据过去的工作经验,以及现代规划要求,在乡镇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应该将问题、目标、行动作为导向,将重点放在农村地区的生态建设、社会治理以及群众生活等方面。比如,在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编制,重点是通过现状分析,来对乡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定位,并通过开展基层调查等工作手段来掌握人口流动、城镇化发展规律。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地方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进行风险评估与可行性评估,以便于制定精准的工作计划。其次,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基层单位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工业、人口等因素,对当地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发展目标进行评估。最后,以行动为导向,一般是注重以传导和管控为主要内容,在指标传导、空间传导和部门传导等支持下,促进上下协同。

3.2对接县级国土空间规划

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要充分把握与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对接,即建立与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的地图数据库,再根据相关规定和指南的要求,有效对接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地图数据库。与此同时,按照我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类与国土空间规划用图分类转化规则等,对乡镇级别的用地进行分类,并针对城镇空间的重点内容实施细化。例如,在规划的时候,按照三级分类的标准,对乡镇实地调研数据,城乡用地监测数据,“三调”数据,城乡规划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地形地籍图等工作成果进行了梳理,并根据这些数据,对土地的生态保护,生产经营,建设规划三大核心功能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土地规划。

3.3科学开展国土用地单要素及本地评价

在制定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时,应准确掌握基本要素及基础评估的内容。在具体的实施上,应以县国土空间规划的评估成果为依据,从规划尺度、空间分布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首先,对城镇的国土用地单元要素进行评估,包括:城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土涵养能力、水资源可利用性、生态服务功能等。其次,要对城市的主要功能如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城镇的建设等做好基础研究。其中,在此次城镇国土空间规划中,对生态保护的评估起到了很大的意义,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重点生态保护地区所占的镇域面积很大,大约有1/3。针对一些农村地区的建设用地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评估的同时,要将开发用地与生态保护的区域协调起来。农业生产的评价,重点对农业生产承载力与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该乡镇的用地情况,通过评价,认为农业适宜性相对较低,用地规模较为分散,适宜生产的用地规模约占总镇域国土面积的1/10左右。在城镇周边村庄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范围内,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此外,该乡镇目前的农业适宜区域面积较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传统农业生产,应该将重点放在对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调整上。

3.4注重整合镇域要素资源

在本次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将重点放在整合全域的要素资源上,强化生态保护,提升镇域的空间质量上。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明确了这个城镇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面积和所占的比例,并根据分区的情况,将各要素进行整合,使其有序地进行。首先,要注重保山,理水,护田,真正做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使用,加强生态恢复。比如,该乡镇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是一片山地,有着丰富的自然与生态资源。经过实地考察,该镇目前存在着以山水林田湖为主要特征的自然格局,因此,为了达到自然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应该对全镇的自然因素进行协调,并为其生态恢复创造有利的环境。比如,在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与修复的过程中,应该与当地地理特征象相结合,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序地建设区域水利工程,加强水源涵养和保护,构建出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以及水管理相结合的综合体系。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就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巩固现有的退耕还林成果,并以本地的风景名胜为基础,建立森林资源的保护系统。

结语:

总结来说,在目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乡镇层级作为最基本的单元,其展开国土空间规划对社会发展、自然生态保护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结合现实情况下,在统筹现有国土空间规划需求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应着重把握科学规划思路,对接县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开展国土空间要素与基础评价,重视整合镇域要素资源,落实动态传导机制,以适应未来镇域发展趋向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的需求,促进镇域国土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黄雪丹.田东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研究[J].大众科技,2020,22(05):21-26.

[2].江苏:整体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J].浙江国土资源,2020(05):16.

[3].整体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J].小城镇建设,2020,38(05):117.

[4]程茂吉,陶修华,张彦.生态空间的系统化构建和差异化管控研究[J].规划师,2020,36(02):48-53.

[5]孔江伟,曾坚,高梦溪.生态文明视角下国土空间分类体系探讨[J].规划师,2019,35(23):60-68.

[6]陈美球,刘桃菊,张淑娴.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状与完善对策[J].中国土地,2019(10):27-30.DOI:10.13816/j.cnki.ISSN1002-9729.2019.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