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行业的新变化及应对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物业管理行业的新变化及应对建议

陈立平

木兰县城乡环境和住房保障事务中心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传达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对协会提出的工作要求,提到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为物业管理行业在新形势下谋求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启发从业者对行业价值和发展路径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物业管理行业;新变化;应对建议

引言

经过三年的疫情防控,当前社会生活迎来了深刻的变化,住宅物业服务的价值被重新认识,物业管理行业的存在逻辑被重建。业主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住宅物业售后服务管理模式,转而对社区生活、文化享受、精神建设等高附加值服务有更多的需求。政府相关部门则充分认识到物业服务在社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物业服务融入社区基层治理。同时,社会资本对物业服务企业更为青睐,各大头部物业服务企业纷纷创新服务理念和成长方式,不断拓展物业服务的外延。基于此,物业服务的场景、技术水平、市场格局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展望2023年行业的发展,就要从这些变化入手,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以获得新的增长空间。

1回归服务本质,重视质量和体验

“高质量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这是国家一早就定下的大基调,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物业服务企业要坚持推动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进一步说明,泡沫一定要挤,质量一定要提,一定要走高质量发展路线,物业尤其要以“服务”为核心找趋势、找方向。而对于物业管理行业,只有也必须回归基础服务为核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切实把握“为人民创造幸福”“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理论指导,跟上国家的脚步,创造长足发展之企业。

2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取消后,如何用专业性净化行业的竞争环境

优化建议:普遍认为,物业管理行业的门槛很低。根据天眼查数据,经营范围内物业管理职能的工商注册企业超过33万家,实际经营有25万家。首先,物业服务不等同于保安、保洁,而是要确保建筑物本体的长期可维护性。其次,物业服务具有弹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因此物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更应该在业主看不见的地方着手和强化,例如消防、设备保养、电梯等方面加大标准化力度。最后,加大行政检查力度,迫使部分物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或者淘汰。此外,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强制将物业费优先用在建筑物本体的维护上,从某种程度净化行业的竞争环境。

3坚持服务为民生,孜孜奉献无止境

物业管理行业是重要的民生行业。笔者认为,它是能给人带来安全、舒适和快乐的。比如,住宅物业可以保障业主日常的无忧轻松生活,帮助业主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在探索养老托幼等服务时,解决生活难题,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绵薄之力;医院物业竭力维护医院的空间环境和诊疗秩序,为医护工作和医院运行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在疫情防控时期不计回报不辞奉献逆行而上,全力对抗病毒,保障大家的健康和安全。2022年11月北京疫情暴发,医院是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最后防线,融通物业解放军总医院保障中心不畏艰难,全力配合总医院疫情部署,服从指挥、听令而行、冲锋“疫”线,充分展现融通人敢担当的优秀品质,取得疫情保卫战最终胜利,赢得甲方首长书面肯定表扬,树立了新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作为服务行业从业者,要时刻不忘牢记服务初心,真心实意服务于广大业主、居民的日常生活;公司和项目领导团队要注重发挥基层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服务力,努力打造业主满意的物业管理;积极融入、主动作为,成为推进基层党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融通物业坚持党建引领深化融合,坚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一线员工在宿舍提升、技能提高、家庭关爱等方方面面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在员工内心培育极高的使命感、荣誉感,深度融合到全心全意为军兴军的行动上,奠定了一支忠诚、担当、务实、创新的服务团队。

4构建全产业链的生态圈

针对物业服务场景的改变,物业服务企业要兼顾科技与业务的双重驱动,集成各行业的技术资源,以互联网思维做产业链整合,构建物业服务全产业链生态圈。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社区到家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营造互动场景体验;其次,针对业主需求营造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以及便捷高效的24小时服务;最后,针对健康、绿色环保、智能家居需求的不断增加,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在精神健康、医疗服务、居家养老、运动出行、金融等层面与业主进行积极互动,构建一个健康生活场域,服务业主的全生命周期,满足老人、孩子、中青年等不同年龄段的客户的不同需求。

5打造共创共享共助的社区关系和共同体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物业服务企业如何拥抱市场,深刻把握“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的理论方向,需要从基础生活需求着手,开展社区店,服务周边居民,为特殊人群提供特殊服务。打造幸福社区平台,整合优质服务商提供生态社区服务。而创造“幸福感”,则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关键课题。物业服务企业充分发挥潜能,打造“共创、共享、共助”的社区关系和共同体生态,推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传统精神内涵的社区化建设,引导和推动人民群众和谐友爱生活,推动建立具有凝聚力、团结相亲的社区氛围和社会文明态势。

6如何加强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间之间的信任关系

优化建议:收支不透明的包干制和操作不透明的酬金制,导致物业人和业主利益冲突普遍发生。阳光透明意味着在物业服务企业获得合同约定的有限报酬外,其余所有物业费资金和公共收益资金都透明地用在小区,产生“以收定支+公开采购=明明白白消费”的市场化结果。以收定支,让德治发挥作用。公开采购,让业主们了解市场成本变化,不再让物业服务企业承担市场成本上涨的压力。专业阳光,物业服务企业对业主支付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用专业使用,应当充分尊重业主权益及时、准确地公开公共资源的经营管理和收益支配情况,以阳光、透明的态度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

结语

颠覆和变革已经在敲门,目前如万科物业、绿城服务、保利物业等纷纷探索物业服务企业新的增长路径,如切入城市服务、开展多元化服务等。经济的逐步复苏,意味着产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也就意味着新的增长。这些新的增长,就是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机遇。为此,物业服务企业应躬身入局,并积极思索如何将目前的挑战化为自身转型升级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黄欢何莉袁宝华.物业服务质量“一督导、双监督”模式分析.中国房地产.2022.27.

[2]章显.区块链技术在智慧社区的应用与探索.城市开发.2022.11.

[3]马宗宇.物业管理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现代物业.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