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与生态治理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农业面源污染与生态治理综述

王利英

元江县龙潭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653300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水体氮、磷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化发展转型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control: a review

WANG Liying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Abstract: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ncrea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water. 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word: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gricultr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前言

一直以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都未被真正重视,经济社会发展要农业保增收、保增长,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过量的投入化肥、农药及畜禽养殖等造成了水体、土壤等的严重污染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研究提出“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出台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提出要推动政府、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农户等的多元主体共治,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化发展转型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及现状

大量研究表明,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是造成水体中磷、氮等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源占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的4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具有一定隐蔽性、随机性、分散性、滞后性、污染物量大而浓度低等的特点,并受到污染物种类、季节、地域、生产生活习惯等影响。加之农业生产不确定性大、生产者短期行为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外部性强,相对与城市和工业污染治理具有分散性强、投入强度大和规模效益低等特点,存在市场失灵现象。

2.1农业投入品:主要是化肥、农药等过量及不恰当的使用造成了肥料浪费及农田与水质的污染。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在许多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者盲目施肥、过量施肥、施肥方式错误是普遍现象,造成化肥利用率低,在降雨量大的地方,肥料直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容易导致河流等的N、P等营养物质超标,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化肥中一些重金属等的残留于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无法降解重金属物质,致使重金属等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在生物体内富集,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施用时间、方式及过量施用,也导致一定范围内的土壤及地下水受到污染。

2.2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的焚烧、畜禽养殖粪污造成的污染。农村地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极低,许多地区还在采用焚烧还田,这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农村地区畜禽基本都是散养,粪污处理体系不完备,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部分粪便经晾晒还田,尿液就会出现直接排入环境中,这些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就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在农村地区过年杀猪饭等的风俗,几乎家家都养殖猪,农村地区畜禽养殖的污水排放量较大。

2.3农业投入品包装物与农膜地膜等的弃用造成污染。农业生产中生产者为了提高产量等会大量使用塑料薄膜等,这些薄膜及化肥、农药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帮助生产者提高作物产量,减少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但是因为农村地区农民的素质普遍不高,极易出现农药、化肥、薄膜等的随意丢弃,严重污染环境。

3.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治理对策建议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试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排放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统综合防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3.1制定统一标准,因地制宜进行调整。权威机构应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科学的农业绿色发展水的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区可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实时、准确监测本地农业绿色发展情况,科学制订并适当调整本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3.2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纳入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村组的指导和服务,形成部门联动、上下合理的整治格局。

3.3强化宣传和引导,增强环保的意识。通过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材料、广播等宣传方式,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的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纳入村组村规民约,做好监督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对发展清洁生产、爱护环境、共建美丽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4突出治理重点,推进科学治理。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将种养殖业的面源污染作为治理重点,科学的对当地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高产施肥规律进行认真分析,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培训指导,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立体套种等模式,有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科学普及作物秸秆等科学利用,有效遏制作物秸秆焚烧;开展乡村垃圾分类处理,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5加大科学研究,推广新技术。加大对绿色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大对节水灌溉、有机种植等相关技术的研发,鼓励农业面源净化、源头控制,逐步实现农业生态创新。

3.6强化行业的监管,加大执法的力度。整合监管、执法力量,推动多部门联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推动行业执法与司法的衔接,加大对环境资源破坏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的力度。开展水质、农产品、土壤等样品的质量检测,提高风险检测预警水平,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精准化、常态化和长效化。

[参考文献]

[1]沈贵银,孟祥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实践、面临挑战与多元主体合作共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01):58-64.

[2]刘明庆,陈秋会,杨育文,王超,席运官,王磊,张弛.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的实践与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1,46(06):98-104.

[3]杨巧云,方梦荧.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J].农家参谋,2021(24):66-67.

[4]林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制对策[J].云南农业,2022(01):89-92.

[5]马艳伟,杨帆.智慧社区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07):14-15.

作者简介:王利英 1992年5月 女 云南元江 哈尼族 大学本科 助理农艺师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龙潭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