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3

浅谈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及对策

金珩

蓬莱区体育运动服务中心 山东 烟台 265600

摘要:体育场馆开展社会体育活动、进行多种运动项目竞赛、训练和群众活动的专门场所,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条件,是各项体育赛事得以开展的物载体,是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一环,在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必不可缺的作用。所特有的属性导致在开展运营管理的过程重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难度,更有部分体育场馆因运营管理不善而效益日渐低下,这给体育事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如何加强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益,一直是我国在发展体育事业方面研究的理论热点。

关键词: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对策

引言:体育场馆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下去的基础条件,也是各种体育赛事开展的物质载体,是促进体育事业体育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同时具备公益性质公共属性,在体制上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在现实中,许多大型公共场馆在运营机制和管理上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管理运营不善,经济效益不断降低,这给当前体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阻碍新阶段如何加强体育场馆的运营,提高管理的效益是体育事业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在经济层面,伴随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体育产业已成为拉动型的朝阳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1175亿元,增加值为12245亿元,体育产业总产出相较2020年同比增长13.7%。在政策层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体育装备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规划了大型赛事后场馆的运营方向,凸显出未来场馆运营的重要性。

我国体育场馆大多都是公共体育场馆,近二十年来,体育场馆持续进行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与摸索运营管理模式也从传统的府主导型事业型企业型逐渐演进发展从而形成了承包经营(托管)、合作经营、自主经营、委托经营、物业公司管理等多种运营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但是整体上不难看出有些体制仍然是从计划经济中沿袭下来的陈旧模式,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模式”色彩,有些机制虽然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但也只能作为场馆改革过程中的过渡形式,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

据了解,我国九成公共体育场馆由各级政府下属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体育场馆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多体育场馆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在自身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问题,运营、管理以及人员调动的最高决定权属于政府部门导致机制僵化低效脱节在实现经济效益方面明显缺乏灵活开放的机制和现实的能力与活力。巨大的运营成本和损耗由政府补贴,自身缺乏造血功能,这导致许多体育场馆在建成之后,或者在承办了国家、省市大型赛事任务之后,成为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负担,这也是政府大中型场馆在投资建设上慎之又慎的原因

此外我国很多大型体育场馆还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不够规范的问题,在基础管理和基本服务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基础管理的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以及风险控制的不完善上面,使得体育馆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有效处理。基础服务则表现为主管部门的行政特性,在开放程度跟服务内容上跟不上群众需求,对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比较大的制约。目前为止中国上百万个体育场馆中,60%的场馆都是不对外开放的,对外开放的场馆不到三成,场馆面向普通大众的开放度比较低。

除此之外,运营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足也是目前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表现在一方面管理方式仍没有摆脱行政化,从机制、体制、人员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机关化的倾向性,正统、秩序先于灵活和活力;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结构及知识储备都呈现出行政化的特点,缺少市场的试水和历练很多运营管理人员仅仅满足于场馆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在行业发展、市场竞争缺少前瞻性眼光和创新思维。

二、优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几点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场馆公益性、公共性作用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必须承担起新时代全民健身的职能,这就需要各场馆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加强对社会的开放力度,让自身的公益性跟公共性属性得打充分的发挥。为了满足群众们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各体育场馆还可以积极引进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娱乐项目,为人们群众提供更加健康跟舒适的体育娱乐场所。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还要突破传统体育馆管理模式的影响,进行长远规划的制定,让体育场馆的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根据近几年来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建设体育场馆的相关文案,体育场馆想要正常修建,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章条令,在开放的时间面积具体天数等方面,都需要遵循严格的要求同时国家给予补贴,用于场馆运行与维护,对比私人场馆而言,这是更为有利的条件。面对这些条令,体育场馆的运营者应该更加积极主动遵循这些规定,有效地建设和改造体育场馆,这样才能够更好为人民为群众服务。面向大众推出适合群众运动的项目,努力实现公共场馆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体现出国有场馆的公共服务属性,从而推动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的发展。

2、进行经营管理机体制的创新

公共体育场馆应该是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经营管理的一种国有资产,而不宜视作体育部门中的一级“事业单位”。资产的经济性质是经营,企业化经营是公共体育场馆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公共体育场馆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认清其资产性质,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体育场馆资产经营机制,盘活公共体育场馆这部分国有资产,使之走出目前所处的困境,是体育场馆改革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有效解决这问题,还需要各体育场馆能够在结合自身特点基础上,进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从而让体育场馆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用。

首先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去行政化”,必须果断彻底地进行管理体制的大胆创新,事业为企业让路,让事业回归到主管部门的位置,承担起行业管理和监管的职责。同时把握好“公私”合作的尺度,把握好公共性与市场性的平衡,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将场馆的运营交给企业,由企业来进行体育场馆资源利用模式的创新与挖掘,积极探索适合体育场馆持续发展的运营管理模式,由企业上下内外嫁接各种资源,比如引入国省级比赛,创办本土品牌赛事,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创新丰富场馆运营项目,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无缝衔接。

2021年12月10日,体育总局办公厅正式印发《政府委托社会力量运营公共体育场馆示范合同(参考文本)》鼓励各级公共体育场馆产权单位以委托方式引入专业社会力量运营,提升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的专业性。这一里程碑事件意味着,顶层设计层面对于社会化运营公共体育场馆的思考已经相当成熟,在具体实施上加大推进力度。

3运营前置,体商融合,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运营模式

在体育场馆的建设决策阶段就要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场馆建设和运作运营模式,运营前置,体商融合。以运营化为前提进行融资,引入合作者,降低政府投资比例,保证场馆设计方向,为以后的运营理顺道路。在场馆的功能中融入商业功能,并依据市场调研设置商业比重,形成以运动功能为引领,文化、娱乐、培训、餐饮、电竞、商务、休闲等多业态复合的多功能区,形成综合消费供给,满足全年龄段多种消费需求。使场馆成为城市文化地标和服务综合体,成为城市会客厅,让体育场馆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场馆真正具备造血功能,从而真正实现现代化场馆所应所能承担的角色

目前已经有发达地区大型体育场馆采取“PPP”模式进行建设运营,分散风险,共享利益。政府在设计前即引入运营者,依据运营者的资源和发展定位,双方共同确定场馆建设内容和运营方向,由此确定场馆类型、级别、项目设置、功能配置等,并介入体育工艺,完成场馆设计,避免后续系列工作,这样的场馆更具目标感和实用性。如果没有条件先期引入运营者,那么城市管理者也要具有市场化思维,明确城市优势资源和场馆定位,确定场馆建设类型、级别,建设内容和运营方向,进行商业等各种业态整合,以此指导项目设计。与此同时,积极寻找运营者,或者由政府自行组建管理团队,进行公司化运营。只要方向正确,思路准确,机制灵活,由政府自行运营管理未尝不可。

4、走智慧管理的道路

新时代背景下,通过科学技术赋能体育服务体系改革发展,不仅是时代赋予的主题,更是体育改革的着力点《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的目标要求。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加速体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2021年全民健身相关政策定义了新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之路。场地设施及器材本身的智能化是重要基础,还需要通过系统平台互联成网、植入健身指导等元素,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圈,提供更高水平的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真正的智慧场馆,是具备感知、交互、自我适应、自我进化,具有人体特征和智慧特征的“生命体”,它将通过灵敏的感知设备和智慧的场馆大脑,将人、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绿色、智能、安全,进而全方位满足人们的需求和体验,展望未来,智慧场馆将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绿色环保、舒适宜居体验;多技术、业务协同并进。

体育场馆传统运营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智慧化场馆运营新模式通过部署智能化软硬件设施来提升管理效率首先将计算机技术和电算化技术引人到场馆资金的管理上, 提高和优化资金统计的规范性运用一体化技术,将图纸、资料和档案统一管理。

其次将智慧场馆建设融入体育场馆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升级场馆硬件设施,提升场馆运营效能,拓展服务领域。比如以智慧管理平台为支撑,推进馆内导航、赛事信息、票务管理、运动健康指导等功能应用,建设稳定、流畅、安全的无线使用场景,构建休闲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强化场馆消费体验的便捷性、独特性、社交性。从而在控制场馆运行成本,优化工作团队组织架构的同时,不断提升场馆与各类用户的智慧化触碰体验,开展多元化服务项目,满足用户个性化健身需求,为大众提供舒适便捷的体育运动服务体验,加速场馆运营模式提档转型。

今后,体育、文化、旅游、科技的深度融合会成为必然趋势,“多融合”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将贯穿于体育产业的闭环。紧跟市场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多业态融合的模式,打造更加合理的体育产业空间布局,不断满足大众对体育运动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结语

体育场馆作为我国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体育场馆在运营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场馆难以获得良好的公益性经济性效果,从而无法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场馆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本文主要就我国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提出了4优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体育场馆管理人员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马菲菲.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权改革后政府监管体系构建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9):11-12

[2]王志浩.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7):8-9

[3]房雯.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20.

[4]林苑.体育总局发布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合同范本,两权分离激活万亿市场.体育大生意.2021.

[5]佚名.2023-2028年中国体育场馆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体空间.2023.

[6]佚名.全民健身政策红利下,体育场馆智能化趋势明显.中体空间.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