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建康教育浅析刘学州事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运用心理建康教育浅析刘学州事件

施畅 ,陶颖

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临海 317000

摘要2022年1月24日,15岁少年刘学州在三亚自杀,此事件多次上热搜,引起全网近5亿人悲伤和同情。刘学州生前好友陈默称,他和刘学州都患有抑郁症。刘学州事件虽然已经过去近一年时间,但其背后的诸多问题值得思考,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次备受关注。有调查显示,过去10年内,青少年自杀率仍处于上升趋势。青少年自杀者中,中学生约占51%,主因也是“抑郁症”。本文以“刘学州事件”为例,从心理健康教育出发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心理健康教育,精神分析

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刘学州自杀事件发生的过程;第三部分重点剖析了导致该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第四部分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

一.绪论

1题背景和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高速阶段,也是最容易出现抑郁症的阶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2021年8月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1],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这其中就包括很高比例的青少年抑郁。研究发现,青少年抑郁患病率为24.6%,这个数字意味着每4个青少年中,就有1个青少年在经受抑郁困扰。

在当代社会,青少年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伴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和事件,青少年心理问题是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防止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抑郁症等精神问题而失去生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于心理建康教育的研究已经开始逐步加强。

国外方面,美国心理学家马蒂·塞利格曼提出了“正向心理学”这一概念,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意义。同时,欧洲的自然心理学家科克拉茨特也认为,个体应该关注自我需求,从而寻求精神上的满足感。

国内方面,中国的心理学家们开始探讨如何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打造“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同时,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医生也开始推广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将心理建康教育融入到各个领域和阶层。

二.刘学州事件介绍

刘学州,男,15岁,生前系河北石家庄法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读小学时,无父无母的刘学州经常被同村的孩子欺负,被抢文具、被推搡、被诬陷,老师也从来不听他的解释,独裁般地认定他就是有罪的。上初中时,遭遇变态男老师性侵猥亵。在亲生父母拒认,遭受严重网络暴力后,2022年年初15岁少年刘学州在三亚自杀

三.刘学州事件的心理建康教育分析

1行为主义理论分析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一个人的行为是由环境条件塑造和控制的。刘学州的环境条件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行为和决定。

从原生家庭来看,亲生父母在他3个月大时就把他卖掉。这个事件在他内隐记忆层面应该是有创伤的。相信刘学州的内隐记忆层面,其实一直记得这些创伤,只不过外显记忆层面忘记了。当遇到相关的创伤经历,这部分创伤就会被激活。

在学校里,刘学州遭受校园霸凌,被迫频繁转学,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所以性格变得有些内向。不幸的是,他还被一个老师猥亵甚至性侵,导致刘学州一度有自杀念头,当时他已经出现了急性应激障碍的迹象。

刘学州人生的重大改变或者说走向悲剧在于这次的寻亲事件。当他看到疫苗卡上亲生父母的信息,确认自己是被卖的时候,相信他的内心受到了一次重大的打击。这一冲击在某种程度上激活了幼年时内隐记忆层面的创伤。

最后父母拒绝与他相认,支撑他的力量没有了,种种事件改变了刘学州对自己周围环境的看法,他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信任和期望,这极大程度上导致了他放弃寻求帮助而最终选择自杀。

2.精神分析理论分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过程是由潜意识和意识两个部分组成。潜意识是指那些被压抑、不易被察觉的感受、欲望和冲动,它们掌控着个体的行为和情绪;而意识则是人能够主动察觉和控制的内容。

在刘学州的案例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阴影,例如长期校园暴力、变态男老师性侵猥亵等经历,这些事件可能导致他内心深处充满了恐惧、挫败、孤独等负面情感,加剧了他的抑郁。

此外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为了逃避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会产生自我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可能对于刘学州来说,自杀是一种 “逃避”的方式,他选择放弃生命的意味着他想要逃离现实中的痛苦和困境。

四.总结

1、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由青少年抑郁患病的这一规律可知,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工作应提前在小学阶段就要展开[2]。家长在重视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且持续发展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状态形成健康人格。小学是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交往的最初阶段。他们的部分思想还不够成熟,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是无法预测的[3]。小学生的心

理状况是由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培养和谐稳定的成长环境,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同时,不良的生存环境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我们要防止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

在笔者看来,作为教师,我们应在认识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具体表现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主题班会等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疏导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青少年健康、阳光、乐观、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21.8;

②王京京,侯皓,裴一霏,张颖,贺晨露,汤洁,朱熠阳,王威.《网络成瘾和睡眠时长在青少年受校园欺凌与抑郁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现代预防医学.2022;

③黄发杰,孟迎芳.《无意识的内隐记忆是否自动化?——对提取干扰对内隐记忆影响的元分析》.2021;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21.8

[2]王京京,侯皓,裴一霏,张颖,贺晨露,汤洁,朱熠阳,王威.《网络成瘾和睡眠时长在青少年受校园欺凌与抑郁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现代预防医学.2022;

[3]黄发杰,孟迎芳.《无意识的内隐记忆是否自动化?——对提取干扰对内隐记忆影响的元分析》.2021;